這是一個幾乎不得空閒的職務。
單就是起草詔令制誥,侍從顧問兩個職責,就足以壓得人難以喘息。
三百六十五天,三百五十天都得到任。
從晨曦初曉到天色昏沉,從春日到寒冬,時刻待命。
而在這個過程中,一旦老老實實的撐住三年時間,並且時刻從政令中學習,那就是妥妥的國之大才。
歷代狀元郎的差距,就在於有沒有持續大量的學習,並總結知識的能力。
大量且持續!
這就是起草詔令的現狀。
不少狀元郎前期尚且能勉強學習,時間一長就腦子疲敝,僅是起草詔令,而不從詔令中學習。
差距自此而生!
翰林修撰,成長毋庸置疑,累也是毋庸置疑,清貴也是毋庸置疑。
小雨飄飄,甚是飄柔。
江昭望著硃紅色的院牆,長舒一口氣,大步走了進去。
一入內,就是一條平坦的石板路向前延伸,左右栽有蔥鬱的翠竹,隨風輕搖,沙沙作響。
往前一些,有著一方清池碧水,荷葉田田,其間點綴著粉嫩的荷花,池邊垂柳依依,微微搖曳。
走了沒幾步,就有負責迎接的文吏認出了他,引導著江昭往聖人像的位置走去。
以慣例論之,祭拜聖人像是不可或缺的流程。
一路上,飛簷斗拱,雕樑畫棟,木質門窗盡是古樸的氣息。
一座座院子套來套去,囊括著許多堂樓閣。
堂西為讀講廳,那是翰林侍讀、翰林侍講的辦公區域。
東為編檢廳,也就是編修廳和檢討廳的合稱,那是翰林編修、翰林檢討以及幾十個文吏的辦公區域。
左廊圍門內修撰廳,也稱為狀元廳。
本來,修撰廳還有小吏幫忙處理文書,但因一些詔令機密性的緣故,往往就翰林修撰一人辦公。
右廊圍門內有二祠,朝南為昌黎祠,朝北為土穀祠。
偏東有清秘堂,西有柯亭。
清秘堂是三品大員翰林學士的辦公區域。
遊了沒一會兒,雨後初霽,日光灑落。
江昭祭拜了孔夫子,就往清秘堂趕去,拜訪翰林學士海承晏。
海承晏字明遠,號雲壑居士。
海氏清流,五世翰林!
這位是清流官員的代表人物,於仕林一途頗有聲望,並非是韓系的人。
不過,是江昭的人。
海承晏,江昭的外祖父!
如今,海承晏已經五十七歲。
要是不出意外,過個幾年也會乞骸骨,告老還鄉。
正三品的翰林學士,乃是翰林院的最高長官,也是所有翰林官員的上官。
歷來就任拜訪上官,都是必要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