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完善的計劃,人類這次完整的依計執行,地球各國終於按照既定計劃開始了整合——這也是風朝佑為什麼要派出兩艘戰艦前來的原因!
被擊毀、擊沉的戰艦全都是無人戰艦,而這還有多虧那個被系統獎勵的智慧核心的功勞,要不然也就不會有這個整合計劃。
智慧核心被他安置在了木星軌道上的行星哨站內,用單獨的一座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為其供能,這才將其所有的功能激發了出來。
這個名為“六號”的智慧核心,其智慧程度完全就是一名真正的人類,不,要比人類更加完美——不說那不可計數的龐大計算力,就是在感性方面同樣不弱於人!
要不是有著六號的遠端無延遲的遙控,這兩艘為逼人類整合的戰艦也就不可能真的被人類所擊毀、擊傷了,畢竟誰叫風朝佑他們玩的就是“左右互搏”呢!
至於地球人類因此而出現的傷亡——那就只能說聲抱歉了,畢竟從沒有不流血的革命!
最後就是防禦計劃第四條中的恆星核心基地建造計劃,這是風朝佑準備用地球的資源和人力,科技聯盟出技術,去達成任務條件。
畢竟只靠科技聯盟的力量,等到他建好了恆星基地,估計他們也都要老死了!
……
於此同時,隨著外星艦隊的靠近,其全貌第一次的被人類所觀測到——大小艦船竟有九艘!
被擊傷撤回去、被人類所熟知的、也是最小的那艘偵查艦也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那艘被擊毀的外星戰艦已經變成了人類的戰利品,經過研究發現是一艘無人的外星戰艦後,為人類原本不多的信心更是加上了一層更為濃厚的陰霾……
隨後好似察覺到了地球人類的變化,這支艦隊竟然停在了木星軌道上,看樣子好像在補充資源和建設前進基地!
看來上一次人類的奮力一搏還是有著成效的,至少讓外星人知道了他們有著同歸於盡的手段和決心!
雖然讓外星人停下來了,可這並不是什麼太好的訊息,要是讓外星人打造好了一個穩定的落腳點,那要想戰勝對方的機率就又下降了幾層!
不過也不是什麼好訊息都沒有,至少多給人類了一段準備時間,另外就是外星人的落腳點也同樣是對方的弱點!
這些多出來的時間並沒有太多,只是讓人類完成了地月防禦體系和一部分機動艦隊的建造,另外就是恆星核心基地已經完成了第一期的核心軸和一部分太陽能收集器。
當外星人在木星軌道上建好了落腳點後,提前派出來的攻擊艦隊也來到了小行星帶。
也就是在這裡,人類又一次的和外星人開始了新一輪的較量。
人類依靠各種小行星堡壘和牽制艦隊的力量,基本上是以飛蛾撲火的形式進行著抵抗。
就算從擊毀的外星戰艦中逆向研究出來了很多新技術,但綜合實力實在是差得很遠,特別是在太空戰鬥的經驗方面。
人類的太空戰機和各種導彈全都變成了太空煙花,只有電磁炮和鐳射還算有用。
然而就算是電磁炮和鐳射炮,在外星人的能量裝甲防護下也是大打折扣的。
這種能量裝甲人類也逆向研究了出來,可是卻沒有辦法一直使用,畢竟太耗能量了,只能在緊要關頭用一下。
也因此,人類推算出了外星人的科技程度——差距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外星人既沒有超光速航行的科技,也沒有降維打擊的能力,最大的卻別隻有能源科技!
外星人掌握了成熟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就連供能系統都是為此而存在的,包括武器系統和航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科技體系,科技聯盟才能打造出一支“外星艦隊”出來。
正是因為知道了雙方的差距,這才堅定了人類抵抗的決心。
小行星帶的騷擾仍在進行中,另一邊繼續按照防禦計劃執行,爭取早日完成恆星核心基地,因為太陽正好處於木星和地球的中間,這裡也將是第一道正式的防線。
當恆星核心基地第二階段的防禦建設任務完成了一部分防禦炮臺時,外星艦隊好像配合似的如期而至!
在機動艦隊的協助下,依靠充足的恆星能源,恆星基地終於發揮出了堡壘的威力!
雖然只是打退了外星艦隊,人類這邊也只能稱之為慘勝,但就算如此,這也是人類和外星人的交手中第一次獲得了勝利!
這場勝利不只是鼓勵了人類的抵抗信心,同時也證明了恆星基地的重要作用,更是從外星戰艦的殘骸中獲得了更多的情報。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戰艦殘骸中完全沒有絲毫生物存在的痕跡,要不是看到木星軌道上有著疑似移民船的身影,幾乎要讓人類一度認為這是一支機械文明的艦隊了。
然後根據外星艦隊的無人化特性,人類制定了針對性的戰術——電磁脈衝攻擊!
經過試驗,電磁脈衝攻擊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只是延遲了外星艦隊的反應速度——這當然也是風朝佑讓六號做出的配合動作,電磁脈衝對六號可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