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流逝如同白駒過隙,轉身即逝。
不知不覺間,距離風朝佑他來到這個世界已經過去了足足十年!
前五年的獨自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五年在對外合作的同時進軍太空,建好了一座多功能空間站。
時至今日,科技聯盟在地球上的地位已是不可撼動。
不管是猶如頭懸利劍的空間站,又或者學院島的誘惑,讓地球各國是又愛又怕。
還有來自太空的隕石資源源源不斷的注入地球,讓世界各國的礦業、特別是鐵礦行業受到了致命的衝擊。
當學院島建好電磁軌道發射器後,便成為科技聯盟對外貿易的地點。
在利益的追逐下,今日的學院島早被擴建了好幾倍,各國領事館也隨之進駐。
地球也在軌道上建設了幾座新的空間站,其中有沒有攻擊力這誰也說不清。
也曾發展屬於各國的穿梭機——穿梭機的名稱也被各國所接受。
可惜的是,因為技術有限,只能建造出改良版的太空梭。
而科技聯盟在有了電磁軌道發射器之後,穿梭機的發射成本直線下降,讓探索太空的步伐一下子加快了起來。
這不,現在他們已經準備建設第一座月球基地了!
月球基地的位置選擇在了面向地球的這一面,可以有效抵禦來自深空的隕石撞擊。
和進取號空間站一樣,月球基地的建設也同樣分為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造能源核心區,因為不管在什麼時候,能源是一切的根本!
然後圍繞著能源區建設居住區、實驗試驗區、資訊控制區。
這個階段的目的是讓基地擁有常駐人員的能力。
第二階段,再在月球基地的外圍建設工業區和種植區。
工業區包含礦產開採支援、礦物精煉與加工、零部件的生產和組裝。
種植區就是利用月球資源和水培技術進行空間農業生產。
第三階段,也是最後一階段,圍繞著月球主基地,建設成一座基地群,使其完全脫離對地球的依賴。
基地群就是要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最基礎的礦石開採和種植,再到精加工和維生迴圈,以及最後的成品輸出。
月球基地既是為了脫離地球的桎梏,也是為了完成世界任務而做準備。
當月球基地真的建設完成之後,那麼任務對科研方面的要求中,空間維生系統、太空採礦與加工就算是達到了。
至於太空船塢,進取號空間站已經有了一座實驗性質的,正在建造一架太空戰機。
而最難完成的科技條件——可控核聚變能源,才是最大的問題!
只要能將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了,那麼才算是真正的進入了太空時代。
也只有可控核聚變能源,才能支撐文明去探索整個太陽系,以及更遠的深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進取號空間站徹底建設完成後,任務完成度裡面就提示完成了一座太空工作站。
按照這個技術標準,剩下的太空工作站也不過是另一座進取號空間站罷了。
只有恆星基地不行,因為任務中明確說明了恆星基地要有自維持功能,以及要有可控核聚變能源。
……
在科技聯盟壓倒性的太空力量面前,地球各國難得的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了發展轉型——發展太空變成了各國唯一的目標!
其實以人類的科技,進入太空是很容易的,特別是在學院島上進行了技術合作之後,變化更是一天一個樣。
很快就由夏國最先建成了一座軌道資源採集平臺以及太空資源採集船,能將從隕石拖拽回平臺進行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