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座小山頭兒罷了。不過因為山頂非常像荷花的形狀,而且山上有一個石鑼還有一個石鼓,所以就成了燕趙市的一座名山。”
“500米......”
艾蓮眨巴著眼睛,想象500米高的山的樣子。
“500米還不叫高嗎?操場一圈才四百米,500米等於把一個操場,拉直啦,豎起來,還要高100米呢!”
艾蓮的計算高度的方式,朱焱還是第一次聽到,忍不住呵呵呵地笑了。
“對了,你剛才說蓮花上要有石鑼,還有石鼓?只聽說過銅鑼、皮鼓,第一次聽說還有石鑼、石鼓呢?也能敲響嗎?”
朱焱更是啞然失笑,笑得車把都搖晃起來,他連忙止住笑。
“石鑼,石鼓,當然不能敲響了。石鑼、石鼓是兩塊像鑼、像鼓一樣的大石頭。這裡還有一個民間的傳說故事呢。”
“快講!快講!我喜歡聽民間故事。”
朱焱做了一個深呼吸,然後一邊努力調整著呼吸,一邊把石鑼和石鼓的故事給艾蓮娓娓道來。
1000多年以前,少林寺的二方丈,因與主持方丈不和而離寺出走,雲遊天下,宣揚佛法。
有一天,他來到了蓮花山。見蓮花山不但形狀像蓮花,頗有佛緣,而且風光綺麗,便留在蓮花山,修建了一座寺廟,就是現在的蓮花寺,二方丈自自己則自稱蓮花和尚。
蓮花和尚在山門兩旁,寫一副對聯:“晨鑼驚走瘟災星,暮鼓迎來豐稔年。”橫披是:“福佑四方”。
原來這個蓮花和尚不僅法術高超,而且他隨身帶了兩件寶貝:銅鑼、皮鼓。
這位蓮花和尚心地善良,慈悲為懷,數年如一日,每天按時鳴鑼擊鼓為鄉民祈求安寧。
這鑼鼓非常神奇,只要是鑼鼓的聲音所能傳到的地方,都是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蓮花山周圍的百姓,非常感激這位蓮花和尚,把蓮花寺的鑼鼓為珍寶。每年豐收之後,都自發地到蓮花山寺燒香,為鑼鼓披紅掛綵,熱鬧非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很快,“寶貝鑼鼓”的美名不脛而走,傳遍四鄉八鄰。
蓮花山西北方向20裡處,有一個村子叫鉅野壩,村子裡有一個財主,外號叫“賴皮三”。賴皮三家有千畝良田、騾馬成群,但是為人陰險狡黠,心狠手辣。
有一天,一個狗腿子告訴了賴皮三蓮花山寺有寶貝鑼鼓“的事,他聽後垂涎三尺,眉頭一皺,暗想:如此寶貝,我一定要搶到手。
於是,便和狗腿子交頭接耳密謀了一番。
終於,一天夜裡,蓮花山上松濤聲陣陣,片刻間,電閃雷鳴,天空下起大雨。幾個黑影鬼頭鬼腦地閃進寺內,取下鑼鼓,向西北方向奔去。
蓮花和尚正在打坐,聽到響動,長明燈下見有幾條人影閃過,架子上的鑼鼓也不見了,便起身取下寶劍,縱身便追。
賴皮三等人得手之後連滾帶爬,來到山下甘蔗嶺旁,只見河水猛漲,波濤洶湧,預先拴在柳樹邊的小船不知去向,只好四處尋找。
這時,蓮花二和尚和附近聞訊趕來的村民追了上來,村民點著火把,拿著木棍,喊聲震天,嚇得賴皮三他們,象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安。
癩皮三從河灘上找到小船,強盜們急急忙忙乘船橫渡,剎時蓮花和尚及一群農民趕到河邊。在松明火的照映下,只見賊船已劃到河中心。
蓮花和尚怒不可遏,隨即手揮寶劍,口中唸唸有詞,頃刻間,狂風大作,雷雨交加。只聽一聲巨響,一道閃光從河中劃過,船翻人倒,全部淹死溪中,那鑼鼓也跌落進水裡。
蓮花和尚用劍向河中一指,剎時風平浪靜,河中露出兩塊大石頭來。
天亮後,村民們仔細一看,大塊的石頭象倒掛的鑼,另一塊象斜放的鼓。從此以後,一直到現在,人們都把這兩塊石頭叫“石鑼”和“石鼓”。
喜歡沐雨瀟湘請大家收藏:()沐雨瀟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