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明,老少幾人回到船艙內,丫鬟們已將飯擺好,幾碗碧瑩瑩的粳米粥,配上鮮嫩的蔥花蛋羹,蓴菜湯煮的銀魚和白蝦。
宋氏端進一碗蓮子羹,見幾人都鎖著眉,連霜官兒和金哥兒兩個最頑皮的孩子都例外,心中一凜。
“宋娘子,我來。”翠芽急急起身要接過蓮子羹,不防腳下一絆。
宋氏忙擱下碗,一把拉住翠芽,“哎,我的姑娘,這是怎了?老太君也皺著眉,可是今兒的粥飯不合胃口?”
“宋嫂子,沒有的事。”金哥兒嘴快,把話一咕嚕倒出來,“我們要回臨安城救大老爺去呢。”
“你這小猴子,胡說什麼?!”翠芽站穩腳,揚手要打金哥兒。
金哥兒尖叫一聲,蹭地竄起,躲到宋氏身後,探出半個腦袋,“我才沒亂說!姐姐欺負人。”
宋氏將躲在身後的孩子拽出來,“老太君,這孩子說的……”
“倒也沒怎麼說錯。”沈老太君抬起勺子,呷一口蓮子羹,慢慢道,“菱兒向我說過,臨安城未必太平,因此啟程前我留了一個心眼,囑咐府中留守的小廝每日向航船途經的驛館捎個平安的口信。”
“原來老太君您……”翠芽恍然,“難怪您這幾日早晚都要派人去驛館一趟。”
沈老太君搖頭,臉上神色又凝重幾分,“從昨日開始,便沒有口信再來。”
霜官兒一抖,手中箸子落在桌上,跳了一跳,再墜到甲板上,他急忙彎腰去撿,一邊小聲嘀咕,“所以,我的夢……竟是真的嗎?”
“倒也沒你想的那樣嚴重。”沈老太君用竹杖敲了敲甲板,“但我放心不下雙全,務必要回去一趟。”
宋氏走上前,“我和大成也一道。”
“哈哈,你們這些後生,一個個都是膽包天的。”沈老太君笑著搖頭,“我倒有一個主意,既好玩又謹慎。”
“真的嗎?”霜官兒正探身在桌底下撿箸子,聞言從桌下爬出來,一下趴到沈老太君膝頭,“老太君快告訴我們!”
“不急。”沈老太君摸了摸他的額頭,“一會兒我吩咐他們在最近的渡口攏岸,咱們上岸去,自有人來接。”
三個孩子扒在船舷旁望著千篇一律的江面,幾乎望穿了眼,好容易在午後見船駛進了一個小小渡口。
渡口有些破蔽,只停著幾艘小舢板,棧橋後一片野草,苦楝樹生得遮天蔽日,一派荒涼。
翠芽皺眉四望一番,“老太君,這是哪處,不知距臨安城多遠,我們該怎麼進城?”
一陣遲緩的馬蹄聲漸近,遠遠能聽到有人吊著嗓子在唱著什麼婉轉的曲調。
“你看,接我們的人來了。”沈老太君笑起來,一揮竹杖。
幾人順著竹杖望去,見兩匹馬拉著一輛大車駛來。
車上披紅掛彩,堆著許多顏色豔麗的大鼓和刀槍,十餘名年輕人團團圍坐在上,正你一言我一句地唱著戲腔。
一對略有年紀的夫婦的坐在前頭趕車。
馬車在棧橋前停下,男人先跳下車轅,望了一望,驚喜地瞪大了眼,隨即回頭去喚妻子,“渾家,快來,真是白蘭娘子!”
婦人抻抻裙子,一路跑上棧橋,望著沈老太君看了好一會兒,猛地納頭便拜,“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