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預料之中一樣,在曹媽媽的院子裡找到了許多原本屬於清荷院的貴重物品,有屏風、花瓶這類擺件兒,也有韓清瀾的首飾、衣料,甚至還有陳氏留下的嫁妝,這些東西自然都一一送回清荷院來。
韓清瀾仔細看過查抄出來的物品明細,再對比陳氏留下的兩家店鋪的收益,便知大頭應該是在韓清茹母女的手裡捏著,曹媽媽一家不過是個出力的。
另有一樁意外收獲,曹媽媽家抄檢出來的部分物品,竟然是之前被誣在劉媽媽身上的,於是韓清瀾順勢提出要重查劉媽媽偷盜一事。
沒想到不過一天,便有人來檢舉揭發,當年劉媽媽偷盜案的人證吳婆子,實則是收了曹媽媽的錢栽贓誣陷,這還是吳婆子酒醉之後自己出來的。
於是,韓府的主子們決定,劉媽媽既是被冤枉的,便還是回來做清荷院的掌事。
“姐,劉媽媽讓奴婢幫忙告假。”碧月還在家中,紅杏已經回了韓府,道:“奴婢去劉媽媽家中看過,她並非是拿著委屈做張做致,確然是病了。”
重回清荷院這麼大的事都不進府,想來劉媽媽病得很重,韓清瀾詫異道:“怎麼病得這麼突然?”
“劉媽媽家的兒媳婦跑了,劉媽媽一下子氣急了。”紅杏欲言又止,見韓清瀾非要問個徹底,才道:“聽是家裡日子實在過得艱難,受不住才跑的。”
劉媽媽的兒媳婦便是柳萍,韓清瀾想起那日柳萍跪求她救江旺時的情真意切,又想起柳萍初到韓府時劉家便已被趕出府,但她卻執意要入奴籍嫁給江旺,心中覺得柳萍並不是那樣的人。
“姐,這是劉媽媽託我帶給您的。”紅杏指著桌面上一尺見方的木匣子,見窗外無人,聲道:“劉媽媽這是夫人去世之前,怕老爺再娶一房,到時候姐有了後娘就有了後爹,所以夫人把嫁妝、田地和鋪子的明細都抄了一份。”
“原是等您出嫁的時候再給的,但是劉媽媽看您此番處理曹媽媽的事,已經是個大姑娘了,所以讓奴婢先帶進來,好方便對照從曹媽媽家抄檢回來的物品。”
陳氏不但溫柔聰慧,而且事事都以兒女為先,韓清瀾眼睛酸澀,若是母親還在,她也願意靠在母親膝頭,做個嬌憨的姑娘,不必為死生大事擔憂。
她開啟木匣子,裡頭是一摞棕紅色的線裝冊子,一想到裡頭一筆一劃都是陳氏親手所書,韓清瀾不由自主放慢了動作,十分輕柔地將冊子取出來。
陳氏很細心,冊子的封皮上均寫有冊子的類別,有記錄財産明細的,有書明各處人事關系的,也有梳理常見問題應對方式的……韓清瀾粗粗翻了三本,拿起第四本時卻愣住了。
這一本冊子乍看起來和其他幾本別無二致,但封皮上沒有任何字跡,書脊上還有幾點暗紅的汙漬,似乎是幹涸的血跡。
韓清瀾皺眉翻開,裡頭的內容很匪夷所思——頁碼是亂的,有數字,但無序;似乎是一本詩集,但既不是按流派、也不是按時代、更不是按詩人……完全看不出選詩的標準,有些是名家大作,有些卻又極為粗淺。
韓清瀾合上冊子,盯著它的封面只覺眼熟,忽而想起那一日在雲裳館,那個被喚作沈平的男人拿出來騙秦湛的冊子,雖則顏色不同,但一樣是封皮無字。
前世,韓清瀾接連遭遇毀容和退親的打擊,整個人一直狀態不好,所以並沒有拿到這些冊子。及至後來,韓家舉家回京,那時候劉媽媽身上擔著偷盜的罪名,自然沒能跟著回京。
再後來……
韓清瀾努力回憶前世,她回京之後最後一回聽到劉媽媽的訊息是——
留在蜀中的劉媽媽一家,一門幾口,都死在同一天。
這一日,韓清瀾正在仙木堂陪韓老夫人話,韓文宣吵吵鬧鬧沒個停歇,韓清瀾便道:“我瞧著別家的孩子並不總是這樣,是不是應當請大夫來瞧瞧?”
蘭嬤嬤立時接道:“公主時候就是個活潑性子,少爺這是孫子肖祖母,哪裡用看大夫。”
“你如今老了也不要臉皮了,連我都敢編排。”韓老夫人笑罵蘭嬤嬤一句,又道:“你這性子呀,若是如今有兒子孫子,倒是應當極穩重的。”
蘭嬤嬤臉色一僵,轉過身咬緊了牙梆,避開韓老夫人和韓清瀾的目光,去給韓文宣兌玫瑰鹵。
依舊拿出那副專用的碗和勺子,舀兩勺鹵子,兌些水,用那細長柄的金屬勺子一圈一圈地反複攪拌。
銀霜打了簾子進屋,垂眉稟道:“老夫人,二房的夫人和公子姐們到了。”
韓老夫人原本和韓清瀾笑笑,聽到這話頓時就止住了話聲,目光遊移,手上不停撚佛珠,一副極尷尬的樣子。
韓文宣張大了嘴等著蘭嬤嬤喂,蘭嬤嬤卻聽到這個訊息時,生生地捏彎了手中的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