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渴望開疆拓土,還是渴望將來的功績上,有顯赫的軍功……況且,兒臣也有兒子,雖然不會像父皇一樣,有那麼多,可再怎麼樣,也得有幾塊地方給他們作為封國吧。”
對於兒子的這番話,朱明忠點了點頭,看著他說道。
“焱兒,其實,作為君王,最難的不是開疆拓土,而是如何守成,創業難,守業更難,對於你來說,最重要是消化掉這些年,大明吞下的地方,只有消化掉了才是自己的,否則啊……”
搖搖頭,朱明忠長嘆道。
“早晚有一天,還是會歸別人。”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他並不希望大明繼續對外擴張,他更希望大明能用幾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時間專注於對西域等地的消化。
“只有等到那裡完全內地化之後,那些地方才會是咱們,現在……還不一定啊!”
“父皇所言甚是,兒臣受教了。”
父皇的教誨讓朱和嘉點頭說道。
“不過,這些年在這件事上,做的還算湊和,朝廷每年向西北鐵路提供超過500萬兩的補貼,而且還減免了那麼多的稅,為什麼?為得就是降低西北鐵路的運輸成本,現在西北鐵路的客運票價只相當於京平線的30,相當於東北鐵路的60,還有在東北鐵路、航線的補貼,其實說到底,也就是為了讓百姓可以用更少的錢,到西域、到東北,是為了吸引他們移居到那裡的,在當地定居,為什麼軍隊只能採購西北的牛羊肉,也是為了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這一系列的政策都是朱明忠在過去幾十年內推行的,而且效果極為顯著,就像包括濱海在內的東北地區的人口經過三十多年的長期移民,已經突破了一千五百萬。這也意味著東北地區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內地化。至於西域也正在慢慢的內地化,人口也早就突破了500萬人。甚至就是在蒙古等地,也有了幾十萬內地移民。
大規模的移民,改變了東北和西域的狀況,但是想要徹底的改變,就必須要不斷的推動鼓勵移居的措施。
“所以,現在和將來,對於大明來說的就是進一步加大鼓勵移民的措施,不要去談什麼移民會導致內地人口不足,這些年大明人口增長的速度你還沒有看到嗎?人口增長超過世人的想象,為什麼?”
看著似有所思的朱和嘉,朱明忠反問道。
“納妾不僅僅是富人的權力,普通人也是如此,但凡是男人,多收個三五斗總會尋思著能不能納個妾,其實也花不了多少錢,每年來到大明的外國女婢有多少?三十萬?五十萬?可能還要更多,這些女婢說是婢女,可是卻有不少人都成了家主的侍妾,地位是低下了一些,可卻能生兒育女,多子多福……好事啊!”
父皇的感慨,讓朱和嘉笑說道。
“父皇,好像一直都人嫌棄那些異族女婢,覺得操使她們實在是有辱身份。”
“有辱身份……”
兒子的話差點沒讓朱明忠哈哈大笑起來。
這些年要是說大明最大的變化是什麼,恐怕就在幾百萬異族女婢進入大明,但凡中等之家,都會有異族婢女,少則數人,多則數百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明禁止自賣,自賣者與買奴者皆流萬里,且要抄沒家產。因為只准婢女進入大明,這家家戶戶色目婢、南洋婢、西域婢之類的婢女也多了。
這些婢女多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就是一直都人覺得用這樣的婢女會辱沒他們的身份,更何況還有數百萬婢女成為主人或者普通百姓的侍妾,更是讓許多人頗為不滿。
“他們是不是還說什麼串了種了,味都不一樣了,也就是些蠢貨而已,不用理會他們,朕不知道其它,只知道,有異族婢在,同胞百姓就不會為他人役使,就不會自賣,那些人覺得役使同胞高貴,可以,讓他們去僱傭人,想要蓄買同胞為奴……”
冷笑一聲,朱明忠冷冰冰的說道。
“朕還正愁著殖民地人少呢!”
丟出這句話後,朱明忠看著兒子,語氣認真的說道。
“焱兒,人力就是國力,足夠的人力是大明維持強大的根本,這幾百萬婢女可以給大明生育上千萬人丁,這上千萬人丁就是大明多出的來的,相對應的,異國就少了上千萬人丁,久而久之,大明人口越多,佔據的地點也就越多,而異國人口自然也就越來越少,只要大明繼續保持天朝的優勢,保持生活上的優勢,那些異國女人就會樂得來到天朝,那怕是作為奴婢,更樂意作大明百姓的侍妾,財富資源與血脈傳承是划著等號的,這也是大明現在最大的優勢!”
父皇的話讓朱和嘉陷入沉思之中,不過只是稍微沉默片刻,他還是抬頭看著父皇問道。
“似乎,還是繞不過擴張,畢竟,隨著人口增加,大明的土地總歸是有限度的,清河書院有人估計,按現在的增長,最多再過三十年至五十年,大明的人口就會突破兩萬萬,即便是考慮到大量百姓移民海外諸夏,最多五十年,也會突破兩萬萬人。到那時,也許大明就會面對土地供應不足的困境,這勢必會降低百姓的生活水平。”
擴張也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迫不得已的選擇,儘管並不願意承認,但總歸是需要面對的。
“確實是這樣啊,現在是人少地多,所以百姓生活水平很高,可是等到人多地少的時候,到時候能吃飽飯都是奢望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只有一個選擇……”
注視著兒子,朱明忠神情嚴肅的說道。
“就是對外擴張,不過,為什麼要把注意力放到巴格達呢?那裡可都是沙漠,往西邊看看,咱們在那裡不還有一個鄰居嘛……”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