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諮議局,給予他們更多的權力,透過諮議局,藉助百姓的力量去制約他們。”
在天津,他和皇兄討論了十幾天,到最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引入新的力量,藉助新的力量去制約兩者,平衡兩者。
“嗯,應該說是大臣、勳貴以及諮議局的三重互相平衡,互相制約。”
在兒子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朱明忠甚至有些詫異的看著他,來自二十一世紀的他很清楚,兒子的這個建議是什麼意思,等同於開設議會!
在過去的十八年中,朱明忠一直在借鑑著後世的經驗對大明的政體進行改良,十八年來,一方面是工業革命的在改變著大明,而另一方面,充分借鑑二十一世紀的政權結構,已經出現在大明,並且被普遍接受,當然,其中許多機構都是以復古的名義設立的,比如諮議局,就借鑑了漢代的“三老”。
儘管驚訝於兒子化諮議局為議會的建議,但是是朱明忠卻也深知議會的不足。
“大臣不可靠,勳貴亦不可靠,究其原因,在於利益!”
看著火中正滴著油的鹿肉,朱明忠顯得有些失望,現在這片佔地面積不菲的皇家林場,已經引來了像老虎、豹子、狼之類的猛獸,但可惜的是他還沒有獵到那樣的猛獸。
儘管對於沒有打到老虎感覺有些失望,但朱明忠還是沒有忘記與兒子的聊天。
“既然他們會因為利益變得不可靠,那麼百姓就不會如此嗎?”
轉動著烤架上的鹿肉,朱明忠繼續說道。
“父皇,兒臣以覺得,現在地方諮議局,可以用於制約官員,也可以用於約束勳貴,只要皇家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見兒子提及諮議局,朱明忠心底只是一陣無奈,設立諮議局的作用,是為了監督官府施政,一定程度上是繼承漢代的“三老制度”。但如果按照和域的說法,這諮議就會變成議會,而這恰恰是朱明忠所不願意看到的。
不過儘管如此,他仍然示意和域說下去。
“兒臣以為,現在諮議局既然可以監督地方官府,向吏部提交任免建議。那為何不能將官員考核等事由交給諮議局呢?如此官員上受制於朝廷,下受制造於諮議局,其自然不敢越雷池半步。”
“和域,你的想法很好,但是,”
聽著兒子的講述,朱明忠反問道。
“如此一來,官員應該向誰負責呢?如果是向朝廷,那他就必須達成朝廷下達的各項指令,如果是向諮議局,那諮議局議員提出不合理要求,比如某地諮議局要求減少教育附加,以減輕百姓負擔,教育經費,應該由官府承擔,官員若是拒絕,他們考核官員為不稱職,又該如何?若是官員為圖稱職、為謀晉升,百般討好諮議局,又該如何?”
“父皇,您不是說過,朝廷負擔教育開支是理所當然嗎?”
朱和域有些不解的問道。
“一開始是教育,然後是施藥局,然後濟貧撫困,然後,嗯,從搖籃到墳墓,會願意給予百姓一切所需要的,只要有利於他們獲得權力!相信我,一旦那些官員發現,他們只需要討好諮議局,就可以升官,那麼為了獲得諮議局的支援,他們絕不會介意損公肥私。”
“父皇,諮議局中皆是士紳,他們絕不會如此的……急百姓之所急的。”
受父皇的影響,對於所謂的“士紳”。朱和域同樣持以警惕的態度。
“確實,他們現在確實不會,非但不會,他們還會透過法律的方式,去千方百計的壓榨百姓!去損公肥私。”
受限於時代,朱明忠便從另一方面說道。
“比如,為了邀好掌握著他們仕途計程車紳,官員們會紛紛支援“官田發賣”,現在,就有很多官員支援發賣官田,他們的理由是“朝廷握有天下土地之半,實不利於百姓,坊間不知多少百姓無地可種,只得於城中乞食”,看似是赤子之心皆為百姓,可假如現在朝廷發賣官田,和域,你覺得會有多少百姓能得到土地?”
父皇的反問,讓朱和域一陣詫異,思索片刻,他搖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