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李義的這個構思吸引了眾人的注意,沒有人打斷他,在眾人的注視中,李義又拿出了另一個模型。
“……古希臘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為了解決尼羅河水灌溉的問題,發明了一種圓筒狀的螺旋揚水器。在旋轉軸上安上多個葉片,每個葉片都有一定的迎角產生升力,轉軸一旋轉,就把水送出去了。這種螺旋揚水器能用來輸水,根據牛頓博士提出的反作用力原理,能運水的東西也能推著船走,這種螺旋揚水器的尺寸較小,所能夠在水下的連續推進,不需要明輪那樣在水面上進進出出,其效率自然會提高很多……”
李義的話聲剛落,那邊就有人說道。
“雲臺,你的這個想法很好,但是這種裝置需要安裝在水下,也就有可能需要在船身上打洞,海水無孔不入,我想但凡是船長都不會贊同在船身上開孔的。”
“可以考慮安裝在船舷兩側啊,就像是小型的明輪一樣的,只不過它是在水線下的……”
“在兩側,還是需要在水線下的鑽孔,畢竟,傳動軸還是要橫穿船身,一邊是水流的衝擊,一邊是自身的震動,就是密封的再嚴實,最後傳動孔肯定也會變型,也會滲水……”
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表述著各自的看法時,李義卻將那艘輪船模型上的明輪取下,然後將一個螺旋揚水器安裝到了船尾。
“這是……”
李義的動作讓眾人一愣,而朱和域看著那個模型,眼前頓時就是一亮,他甚至主動走向前去,眼睛盯著那個沒有明輪的模型。
“側在舷側,自然要承受水流的衝擊,船身的密封難度會更大,可如果放到船尾呢?就像這樣……”
指著船尾後多出來的兩螺距的螺旋槳,它看起來與阿基米德螺旋泵差不多,不過只有兩螺距。李義笑著解釋道。
“這樣至少,就不會正面的水流衝擊,傳動軸密封的難度也會成倍的降低,透過恰當的設計,我相信完全可以實現傳動軸的密封,滿足航行的需要。”
“根據阿基米德螺旋泵的原理,螺距越多效率會更高,但是在船上應用時,螺距太多,製造難度就會成倍的增加,所以我現在的構想採用的是兩螺距的螺旋,當然,如果需要的話,將來還可以進一步增加螺旋的數量。”
當然,學會中的人們並沒有因為李義的講解,而放過他,反倒是根據各自的專長,提出了螺旋槳用作船舶推進可能面對的問題,如在蒸汽機在船上應用時的振動問題,在水線下的螺旋槳軸軸承磨損,槳軸密封,推力軸承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提出的時候,他們也會從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中,給出一些建議。
在眾人的討論中,朱和域的眼睛卻盯著那艘沒有了明輪的輪船,他曾經隨父皇參加過一次海軍的會議,在海軍的會議中的海軍有一份報告就指出,輪船應用於海軍的技術限制,露在外面的明輪是敵人攻擊的最好目標,如果使用明輪戰艦,那麼敵人就可重點攻擊這些明輪戰艦的明輪,一但明輪被摧毀,其損失必定極為慘重。相比之下明輪最大的缺點——效率低,反倒是其次。
海軍戰艦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防護。不過即便是如此,海軍還是研製了明輪戰艦,畢竟,輪船有著帆船難以豈及的優勢,尤其是在近海,只不過海軍的明輪軍艦露出水面部分是用鋼板加以保護,而且其結構更加堅固。
“其實,是可以用螺旋槳的!”
儘管當時父皇的話聲非常小,但朱和域還是記得父親說的那句話中有“螺旋槳”。
什麼是“螺旋槳”?
朱和域不知道,他也曾好奇的問過,但父皇只是微笑道。
“等將來會有人發明出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雖然只是父子兩人間的談話,甚至在他的記憶中,早就淡去了,但是現在李義的這個發明,卻讓朱和域又一次想起了父親當時的話語。
難道,這就是父親口中提過的“螺旋槳”?
也許,我可以建造兩艘“螺旋槳戰艦”!
想到晉國海軍至今還沒有屬於自己的軍艦,朱和域幾乎本能的選擇了蒸汽動力,畢竟,他曾聽父皇提及使用蒸汽機的戰艦,最終必定會淘汰帆船,甚至鐵殼船也會淘汰木殼船。
儘管現在還沒有鐵殼船,但是因為木材供應的原因,海軍已經嘗試用鋼鐵製造船肋,以取代舊時的木肋,用木材建造的軍艦,最難獲取的是肋骨等關鍵部位所需要的木料,軍艦的龍骨線性都是彎曲的,無法直接用直木進行加工,必須挑選型線相近的天生曲木。這種木料不僅價格高昂,而且量少,甚至經常出現有價無木的現象,直接影響到海軍的造船。與這些木料相比較而言,鋼鐵就顯得廉價了許多,而且鋼鐵的可塑性強,可以任意鍛造成形。所以海軍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嘗試用鐵肋,而且試驗非常成功,在過去的幾年中,新建的軍艦往往都採用鐵肋。
也許可以考慮一下鐵殼!以鋼鐵作為鎧甲,可以加強戰艦的防禦能力。
鐵肋、鐵殼,如果再加上蒸汽機、螺旋槳,可以建成什麼樣的軍艦呢?
對於拿著父皇給的500萬兩銀子,壓根就不知道什麼是差錢的朱和域來說,在李義拿著模型下來的時候,便笑著對他說道。
“雲臺,你有沒有興趣造一艘用螺旋槳推動的輪船試驗一下?”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