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在大明的行政地圖上,東北具有別樣的意義。不僅僅是因為這裡廣闊的土地可以用來安置退役官兵,也不是因為上百萬內地少地無地的百姓可以移民於此。
而是因為對於大明來說,遼東與東北曾一度意味著屈辱,這裡曾是大明的國土,但卻在女真崛起後為女真所竊據,女真崛起於此,並從這裡入主中原,甚至還堂而皇之的將大明的土地稱為什麼“大清龍興之地”將遼東與的奴兒干都司稱宣作什麼“滿洲”,似乎那裡從不曾屬於大明,就好像是他女真的祖業一樣。
在遼東克復之後,而對這片廣闊的土地,一批頭腦清醒熱心國事的高階官員,直接上疏要求朝宮廷移民實邊,滿清入關後的億兆百姓死於其屠刀的慘痛教訓,使得幾乎每一個人記憶猶新,讓他們不敢對這片土地掉以輕心。
移民實邊、化邊域為內地,馴化蠻夷……
不過,慘痛的記憶總會淡去,人們總會再一次在那裡誇誇其談著“仁義”,開始覺得東北實施的“教化”似乎有違“王道”,對那些個效能暴戾的韃子談起“仁政”來。這種聲音先是出現在民間,接著朝中的一些官員也紛紛上奏言道著東北的不是,指責著東北的一些舉動有違王道。
就在人們在那裡言道著“以德報怨”,說道著應該用“仁義感化”諸如魚皮韃子等生女真的時候,宮內傳出訊息——陛下看了這些奏摺後沒有動怒,只是命人將所的奏摺全都丟棄於的垃圾桶中。然後又命侍衛傳旨意與那些人。
“爾等言必稱聖人“施以仁”,卻不知“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亦是聖人之言,爾等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既然諸如於教化蠻韃如此有心得,便全都送往東北、西南教化土蠻……”
簡單的一道口喻,數百官員被流放到東北、西南,也正是從那個時候,人們知道陛下的底線——仁政那是施以百姓的。至於蠻韃,在他們沒有盡數漢化之前,沒有“歸屬華夏”之前,仁政自然與他們無關。
當然,還有一些人從那些人被流放的教訓中總結出了一個經驗,那就是陛下對於東北總督方以智的“寵信”是尋常大臣無法相比的,畢竟,隨後陛下親自下旨蔭其孫子輩為官,用行動告訴所有人,他支援方以智在東北的舉措。
在瀋陽城內中東北總督衙門裡,坐在東北總督位置上已經七年多的方以智。也從不曾辜負皇帝的信任,兢兢業業的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儘自己的努力把東北化為內地。
在過去的七年裡,當內地的巡撫們在那裡的一點點的適應著興乾後的變革,而不知所措的時候,在東北這片一究二白的土地上,他率先在天津設立巡捕局,爾後又開辦巡捕學堂,培養大批巡檢,將巡檢制度推行到東北各地,可以說,這幾年東北的穩定,尤其是諸如魚皮韃子等蠻韃之所以無法變得越發馴服,也與之有一定的聯絡。
對於大明而言,人口不多、情況特殊的東北就像是一塊試驗田,興乾後整飭吏治就是在此進行試驗,因為東北是偏地,為保證官員不至心生怨氣進而魚肉百姓,在俸祿之外又發“炭補”,對此外界皆以“養廉銀”稱呼“炭補”,畢竟這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保持官員們的清廉。後來又提出開官智的口號,開辦東北法政學堂,聘請教授給官員們講授各種法律知識。而“養廉銀”這特殊的形式,先於東北,隨後又於平南、南天門、雲南、廣西、貴州等邊遠地區推行,“養廉銀”確保了邊遠地區官吏的素質,使得一批出色的官員願意往邊遠地區任職。即便是“養廉銀”推行全國之後,邊遠地區的“養廉銀”也遠高於內地諸省的。當然,在官方的口中“養廉銀”正式名稱為“地方津貼”,根據地域不同分有數等。
在東北作為吏治的試驗田,在總結歷朝歷代的得失,以及朱明忠個人的見解經驗上進行吏治改良試驗的同時。身為東北總督的方以智,除了大力提倡引進移民之外,同樣也是工商實業的支持者。
早在興乾元年就在瀋陽設立工藝總局,創辦了一系列企業。儘管東北受制於天氣,漫長的冬天制約了水力機械的推廣,但是他仍然儘可能的推動的工商實業發展,在蒸汽機得到應用後,解決了動力來源的東北實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不僅出現了紡織廠等企業,還出現了用於製造蒸汽機等裝置的機器製造公司,至於煤礦公司、鐵礦公司,自來水公司等企業,更是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成立。
在內地的鐵路出現後,方以智第一時間設立鐵路局,並且從內地招募總工程師,親自督修從瀋陽至天津的關內外鐵路,並且規劃著東北的鐵路網。
就這樣,在過去的幾年間,作為邊地的東北成了大明的模範省,而東北總督方以智本人甚至也被稱為“天下第一督”,因為東北有遼寧、吉林、黑龍江、黑水四省,儘管人口不過只有區區兩百餘萬,可是論及治域遼闊卻堪稱天下第一,自然是倍受到陛下的格外器重。然而,所有這些都還不是方以智最突出的政績。他傾全力專注的是東北的移民安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經歷過甲申天變的方以智,對於移民實邊的重要性有著極為的深刻認識,而身為東北總督的他,對於蠻韃子的秉性瞭解,也不是內地同僚所能相比的。他從多年的施政中得到了更深一層地領悟——移民實邊不僅僅是穩定東北的唯一選擇,也是把東北化為內地的唯一選擇。
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七年間,方以智一直以千方百計的招攬移民,而在引進移民的同時,對本地尤其是對黑水都督府以及黑龍江兩地生女真“撫治”同樣關係到東北的穩定,在撫蠻過程中他採用了區別對待,對冥頑不翻的生女真堅決剿辦,以起到震懾以徽效尤的作用。在興乾三年前“生女真聯合反叛,概被剿滅”的文字更是屢見不鮮。而另一方面.對於真心歸降的生女真則安撫有加,將他們招出山林,安置於林場等地,令其歸化為民。在過去的幾年間,先後有五萬生女真被招撫為民,拋棄了原始的生活,或是在林場內伐木、或是在捕鯨船上做工。
儘管生女真開始走向文明,但是對此,身為東北總督的方以智,卻依然不怎麼滿意,對於移民,他還有更遠的目標。
“渭河以北!”
指著陝西地圖上的渭河以北區域,方以智的眼神顯得有些狂熱。
“延安府、慶陽府……”
手指著地圖上一個個地名,方以智握頭對方膏茂說道。
“敦四,這些地方的百姓,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都要遷到東北,東四省要作好安置200萬移民的準備!”
200萬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