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子可知道西班牙?”
發現在很多時候,秦王總會把目光投向這位黃公子,像是在徵求他的意思,只以為他對秦王極有影響力的呂安,便把遊說物件轉移到了黃公子的身上。
“西班牙,你說的是盤據在呂宋馬尼拉的西班牙人。”
“正是他們,那麼公子是否知道,除了呂宋之外,西班牙於美洲尚有數倍於大明的殖民地!”
曾幾何時,第一次知道西班牙居然有倍於大明的殖民地,呂安更是被嚇了一跳,以至於接下來的幾天中,都沉浸於這個訊息中,不過讓他意外的是,這位黃公子卻完全不受影響。
“嗯,你說。”
朱明忠只是微微點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來公子對西班牙亦有所瞭解,那麼公子可知道,西人是如何以區區千餘人,以少統多,佔據不下於我大明一行省之地?”
呂安深吸一口氣,見秦王與那位黃公子都沒有說話,才頗為得意的繼續說道。
“西班牙人前往美洲,與我大明相似,都是率領有軍隊進入,也正因如此西班牙人的殖民也是軍事化的。每到一處並擊敗原住民之後,他們就要建設據點,然後以據點為城。一旦據點或城鎮建成,西班牙國王就會把周圍的土地劃給這支軍隊的將軍以示獎勵。這些土地的邊緣部分則會被將軍進一步劃分給自己計程車兵,其中騎兵能比步兵得到更多的土地。這是早期西班牙人的劃地方式,在美洲如此,在馬尼拉同樣也是如此。”
略點下頭,朱明忠並沒有說話,對於西班牙人的這種殖民方式,他自然有一定的瞭解。到了後來,隨著西班牙所佔領的土地越來越多,他們根本來不及也沒必要修建更多的城鎮了。那些遠離城鎮的土地,就由殖民地的官兵們前去瓜分。於是便形成了一種更直接的劃地方式:我看得到的地方都是我的,我看不到的地方,只要有用,那也是我的。這條河兩岸是我的,那條路兩側也是我的。
由此,西班牙地主們的土地就有了一個特點:面積大。其中,最大的私人領地面積可達數百英畝。這些面積最大的私人領地,有一部分被用作農業,成為了超大型的農場。其它的則成了礦場或工廠,以開發新西班牙地區所出產的各種金屬礦產。
見朱慈煥要開口,朱明忠便搖了搖頭,然後說道。
“所以呢?”
“所以,小民以為,大王完全可以借鑑西班牙人的方法,將土地分配於官員、將領,就如同陛下的分封宗室一般。”
然後呂安又把話鋒一轉,目光轉向秦王。
“陛下分封宗室為諸侯,而必須服從朝廷的命令,諸侯有為我大明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的義務,治理諸侯國,保衛國家。既然如此,那為何大王不能效仿周法,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士大夫以及兵士實行再次分封,將土地和土民分賜給他們。士大夫和士的土地、百姓皆取自於大王,自然要向大王承擔服役、納稅、作戰等義務。如此一來,大王非但不需要負擔朝中官員和兵士的俸祿、軍餉,而且他們也會主動為大王鎮守土地,教化土民,畢竟,土地是他們的土地,而土民亦是他們的子民。”
呂安壓根就沒有提到呂家的生意,完全是一副為秦王出謀劃策的模樣,似乎大有一副毛遂自薦的樣子,可他的話中卻藏著他的目的——分賜土地和土民,賜的是什麼土民?土民為什麼要為士大兵和士兵種田?
“這……”
朱慈煥朝著陛下看了一眼。
“這個辦法,似乎於我朝賜賞士兵軍業田相像。”
他的話聲一落,朱明忠例搖頭說道。
“完全不同,我朝賞的是田,而呂公子所說的是田與民,這無主之田可賞,可這民,又如何賞賜?”
在朱明忠的心裡,實際上已經知道了答案,他幾乎可以斷定呂安為什麼會來找秦王,完全是因為南洋的農莊之中,可沒有什麼農夫,都是奴隸!當然,這也是當地的特點,那裡很多地方實際上仍然處到半原始半封建社會,這也使得那裡的自由民少,奴隸多。
“黃公子,可知道在南洋各國皆行奴隸,荷蘭人於巴達維亞種植園中,奴隸不下數萬人,甚至還利用當地的“盜人制”,大量販賣奴隸,而在三寶壟,奴隸也不下數萬,南洋各素丹國更是掠奴販奴,並皆以此為業,在馬打藍,更是將所有異教百姓,全部掠為奴隸,以供其役使。”
解釋著南洋與國內的不同時,呂安又特意強調道。
“況且,將土民分屬於士大夫和士兵,如此,更有利於大王施以教化,不出數載,他們必定會改從漢禮、言漢語,數代之後,自然可以化夷為夏。黃公子以為可是如此?”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