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句話後,李明和的心中倒是頗為感嘆。人家是身為藩王,能夠親自上門邀請,士為知己者死,就憑著這番真誠的相知,就值得出去幫幫他。
不過……
端起茶碗來不做聲,李明和慢慢地喝了幾口茶,放下茶碗後,從從容容地開口說道。
“此次,陛下分封諸國,令大王往夷地,鎮蠻撫夷,歸屬華夏,到底是何用意,在下只是軍人,自然不知如何解釋,可是憑在下於臺灣的經驗來看,想要鎮蠻撫夷,其實倒也不困難,關鍵是在大王!”
“在孤?”
朱倫圻詫異的反問道。
“怎麼會在孤的身上?”
“大王,若是大王抵達封國之後,有一個移民外出時,為蠻夷所殺,大王會如何處理此事?”
“殺人者死,自然是令蠻夷酋首交出殺人者,殺之!”
朱倫圻的回答,讓李明和笑了笑,然後說道。
“如此又豈能以儆效猶?”
“殺人者死,這是漢人之法,可於蠻夷,蠻夷既然不通禮法,又豈能與他們講究禮法?”
看著似乎不明所以的周王,李明和繼續說了下去。
“蠻夷,之所以為蠻夷,皆是因為其不知禮法,與蠻夷住鎮撫,往往是我少而夷,夷殺我一人,我殺夷一人,吃虧的還是我們。所以,在這個時候,往往只能誅其首,累其族,如此才能以儆效猶,如若不然,蠻夷又豈能畏懼?又豈能甘心受我大明教化?”
聽說桑李明和這麼一說,朱倫圻不由一愣,他甚至越發感到此去就國非要將他請去不可。
“但是一味如此,也不無行,畢竟,夷民不事勞作,生活貧苦,所以要教他們如何耕地種田。”
喝了口茶,然後李明和又繼續說下去。
“那時候,剛到基隆,土人往往與我為敵,而我等為圖自保,不得不征伐土民,土民無不是流離失所,為此,只有將他們安置於平原,令其開墾田野,歸化為民,而土民舊時往往不事生產,不知如何勞作,兵卒移民只能以皮鞭教其勞作,沿途所聞莫不是呻吟哭泣怨聲載道,可若不是如此,又豈能讓他們歸化為民?”
雖說只是三言兩語,可朱倫圻還是從他的話中,體會到了其中的一些意思,知道他所說的“教化”,遠遠不像他說的那麼簡單,於是他便在李家的書房裡來回踱著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大王,若是到時候,有人上書大王,說李某濫殺土民,甚至掠其為奴為婢,大王又會如何處置在下?”
這……
朱倫圻原本想問,你們在臺灣是怎麼處置的,可話到嘴邊,他想到當時,天下人又有幾個知道臺灣,而且臺灣那些地方那時候除了軍人,就是流放犯,又有幾個普通百姓?自然也就不會有人問這個問題了。
思索片刻,朱倫圻苦笑著道。
“到時候,必定會有人如此指責你,畢竟,畢竟大家都是讀聖賢書,己所不欲而勿施於人啊!”
“所以,在下才會說,在你,而不在於在下。”
李明和眨了眨眼睛,然後笑著說道。
“若是到時候,他人一說,大王就要施以仁德,在下又如何能平定蠻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