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昭昭”於大明境內所引起的轟動是極為劇烈的,不僅僅是因為這篇文章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識,同樣也讓無數失意計程車子看到了另一個希望——“分封宗室於夷地變夷諸夏”,意味著諸宗室必定需要大量的官員,而對於因科舉廢除失去晉身之道計程車子文人來說。他們看到了晉身的機會,儘管這與他們想象的有所不同,但是即使是為官,也有可能被派至廣西、雲南等地,如此相比,南洋夷地,似乎並不怎麼遠。
當然,這也契和了儒者的精神——教化四方!這不也是聖人所教嗎?
一時間,在短短一個月中,無數計程車子文人紛紛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不僅僅再侷限於《明報》,許多地方報紙上同樣也是都是討論著“華夏天命”的文章。士子文人在那裡引經據典的討論著,而官方更是直接列出夷地資料,告訴他們那裡有人丁、有田地,並不是他們想象的蠻荒之地,也正是在這種討論之中,“昭昭天命”的意識迅速烈火燎原的散佈開。
而這種意識的沸騰,帶來了另一個好處——曾經因為科舉被廢除對皇帝滿腹怨言的文人士子,紛紛轉移了目光,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兩京的宗室,這也讓不滿的情緒得到了化解。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天命昭昭”實際上就是變相的擴張。但從陛下那番慷慨激昂的說辭中,他們仍然體會到那股於內心升騰出來的“天命”,甚至也為之變得有些激動。只見眾臣齊聲拱手道。
“臣等誓死追隨陛下為我華夏創萬事之基業!”
這個時候,人們已經不再用“大明”,而是用“華夏”,因為大明只是一個時代,而“華夏”卻是這個民族,而那一天命,正是華夏的天命,而不僅僅只是大明的天命。
“諸位愛卿,想實現這一天命,並非僅僅只是把宗室分封到各地,勢必需要招討當地蠻夷,而且這必定一場曠日持久的徵,容不得半點兒急燥。雖說現在還未到我朝向西北全面進軍,驅逐清虜、收復陝西的時候,不過奪取安南的時機倒是早就成熟了。”
對於越南從來沒有絲毫好感的朱明忠說到這兒,雙眼突然閃過了一絲寒光。卻見他把目光投向李定國,然後問道。
“晉王,如若以晉藩之兵,奪取安南,你看怎麼樣?”
啊!
被問到的李定國,睜大眼睛看著陛下,剛剛回到朝中,已經就任兵部尚書的他,瞬間呆住了,他的心底甚至本能的想到了四個字“借刀殺人”。
是應該接受,還是拒絕?
“回陛下,晉藩之兵,亦是大明之兵。陛下如有差遣,晉藩上下又豈敢不從?”
片刻的呆滯之後,李定國回答道。
“臣身為兵部尚書,雖議兵,但用兵之事,必須經由五軍都督府謀劃。”
李定國的回答,可以說是是無懈可擊的,朱明忠聽罷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向理藩院尚書李仙根問道。
“李尚書,此次用兵安南,勢必會引起各邦恐慌,理藩院可有應對之法?”
大明吞併安南!
必定會在南洋引起恐慌,尤其在緬甸已經為大明吞併的情況下。現在大明如果直接用兵安南,在南洋引起恐慌之後,會不會影響到大明在南洋的計劃?
“回陛下,臣以為,南洋土王多有不臣,兩年前,理藩院於各邦設定丞院派置丞的聖旨均已發出,但各國鮮少回應朝廷。”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