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煌言、顧炎武以及錢磊三人的眼睛同時一睜,立即失聲問道。
“鐵路?難道是要用鐵築路?”
“應該說是用鐵軌築的路,自然就是鐵路了!”
鐵路!
在另一個時空中,是誰發明了鐵路?
此事已經不可考證了,但是用來運貨的軌道路,卻經歷了多次變革,從在19世紀中晚期仍然於北美林場中廣泛使用的木軌路,到18世紀就在英國煤礦廣泛使用的板軌路,再到鐵軌路,前後用了多長時間的演變,朱明忠並不清楚,但是當他的妃子向他抱怨著運煤的問題時,他就立即想到了鐵路,當然,這個鐵路並不同於後世的鐵路。
“在烈山煤礦使用的運煤車道,並不是使用馬匹挽曳,而是使用人力推,之所以使用人力,是因為風雨天的時候,人可以穿著油布雨衣,而馬匹不行,相比於人,馬匹更驕嫩,所以2尺寬的運煤車道,才會用人力推。”
運煤車道用人力推,在19世紀的煤礦是極為普遍的,無論是礦道內或是礦區內,都很尋常,在中國的許多小型的地方煤礦甚至直到二十一世紀,仍然使用人力推運礦車,不過都侷限於礦內。
“但是這樣人力推運礦車並不適合真正的鐵路……”
所有人都很好奇,不但張煌言、顧言武、錢磊、朱大咸、吳有才等朝中的官員,總會把目光投向那個扎著花的棚子,就連那些清河書院的老師和學生們,同樣也是好奇的張望著,今天不但朝中的官員來了,就連同書院山長朱之瑜以及黃宗羲、王夫之等人也來到了這裡。
與舊時推崇理學不同,新朝推崇“實學”,而朱之瑜不僅僅是清河書院的山長,他同樣還是帝師——他是陛下的老師,這也是陛下推崇實習的原因之一,當然,更重要的是“實學”的流行,並不是朝夕的事情,張居正、海瑞、焦竑、徐光啟等人都是實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們是其中的“王霸並用派”,也可稱之為“義利雙行”派。這一派復興先秦的諸子學說,對管子、韓子、老子、莊子、墨子等都有所稱頌,尤其是吸收了管、商的“功利”學說,不諱言“富強”,以“富國強兵”作為終極目標。
實學所要摒棄的是正是理學的兩種治學風習,即“八股之習”與“道學之習”。這也是明代實學大家所共同針砭的目標,往往稱之為“俗學”,以與他們所提倡的“實學”相別,他們講究“實用”,提倡“實學”、“實行”、“實政”,主張“實心”任事。他們拋棄道學家遊談無根的陋習,更多地注意那些有關國計民生的事情,諸如農田、水利、河漕、鹽法、天文、地理等等,他們主張實踐、主張科學、甚至主張中西合璧。
這也是朱明忠選擇“實學”的原因,在歷史上,明代自嘉靖年間開始的實學風潮,於一定程度上來說,相當於中國的“文藝復興”。這一股以“經世致用“、倡導“實學“為主要特徵的實學思潮,對理學和心學的禪化進行抨擊,終結以宋明理學為主流的長期統治。
只不過這場文藝復興卻因為滿清的入侵被徹底摧毀,那些實學思想家,或是被興義兵抗清,死於刀兵,或是以身殉國,或是流亡海外,或是隱居山林。而已經式微的理學,卻因為滿清的入侵,得已續命,最後這個被實學思想家稱作“誤人才,敗天下事者,宋人之學也。”的理學,反倒成了所謂的“儒家正宗”,歷史總是如此的抓弄世人。
但是現在,清河書院卻已經成為實學的大本營,在朱明忠本人的支援下,清河書院畢業的學子,已經進入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在大明的書院之中,實學已經成為絕對的主流,至於理學……“誤人才,敗天下事者,宋人之學也。”。自然被徹底的否定。
今天,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云集於此,因為對於大明來說,是個大日子,至少對於皇帝本人來說,是個大日子,當然,對於清河書院而言,同樣也是如此。
“舜水兄,你看,世侄也來了!”
黃宗羲衝著不遠處的朱大咸微微點下頭,
“他是閣輔,陛下和百官都來了,不能不來。”
朱之瑜微微一笑,或許他一生不曾出仕,但是兒子卻能官居閣輔,已經讓他頗為欣慰了。
不過在看到人群中的另一個兒子,朱大勇的時候,他的神情還是略顯有些不甚自然,既然是已經過去多年,也無法改變。
覺察到朱之瑜的臉色變化,順著他的目光,看到那位正與官員們暢談的朱大勇時,黃宗羲自然明白,這位仁兄的臉色為何會顯得不甚自在,畢竟朱大勇曾有赴滿清科舉的舉動,對於朱之瑜來說,這是他永遠無法洗去的汙點。
“舜水兄,今天對於我清河書院來說,可是一個大日子。”
黃宗羲並沒有插手朱之瑜父子間的事務,而是把話題轉移到了眼前的事情上,他瞧著花棚後方那個被紅綢遮擋物體看去,看到一旁的張英時,特意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敦復,他是工學科的,現在就在工部吧,也算是學以致用,聽說,這個差事,就是他負責的?”
雖說新朝已經兩年未開科舉,但是新朝仍然補充了數千官員,這些官員當然不是特旨招來的前朝進士,其中大多數都是清河書院畢業的學子,也正因如此,清河書院才會受到學子們的追捧,今年更是考進了三千新生。他們於書院所學的並不侷限於聖人文章,畢竟“實理實學、學以致用”是書院的信條,於書院內先後設立了法學、數學、醫學、工學、船學等學科,開展科學教育。這也是清河書院的特點,當然,現在國內的其他書院,受清河書院的影響,同樣也相繼開設了這些學科。
只不過,現在清河書院的畢業依然壟斷著官場,官場上六成的青年官員皆畢業於清河書院,其它四成則是出自各個專門學校。
“他和師弟們一同做的,這件事是皇差。”
朱之瑜倒是沒有絲毫的隱諱,直截了當的道出了這件事的不同之處。
“此事若成,我清河書院必將名垂千古!”
世人皆好名聲!
朱之瑜同樣也不例外,他之所以將全部心思放在書院上,既是想趁現在陛下推崇實學,朝中官員半數主張實學的機會,把實學推廣至少全國。同樣也是為了個人的名聲,而他早已經和書院聯絡在一起,也正因如此,才會顯得這麼在意。
“畢竟,此事是功在千秋的好事!”
說出這番話後,朱之瑜更是看著從那花棚中延伸出來的軌道,神情顯得有些激動。
“此物大行天下之時,必將是天下大變之日!”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