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少時的頑劣,徐又森倒也沒有話,
“早先與講武堂的時候,大王曾過,戰役的勝利在於指揮官能否掌握戰場全域性,看來恰當的攻擊時機。可是在作戰的時候,戰場能見度的問題會使情況進一步複雜。最初幾次射擊過後,火藥發出的煙霧,夾雜著成千上萬的騎兵和步兵揚起的塵土,便形成了“戰爭迷霧”,整個戰場都會被煙霧籠罩,甚至在很多時候,就連槍口的閃光都看不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作為軍官的徐又森算是朱明忠的學生,而所謂的“戰爭迷霧”正是朱明忠給他們上課時,所強調過的一個內容。對此徐又森自然記憶猶新。
“所以,在戰場上,指揮官才需要站在制高點上……”
話到嘴邊,朱明忠想到了歷史上數百年後才出現的偵校氣球,從19世紀直到一戰早期,偵校氣球在戰場上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居高臨下的偵校氣球的主要任務就是執行戰場偵察。只不過那個時代的氣球是氫氣球,現在……現在可以製出氫氣球嗎?
因為徐又森的啟示,朱明忠的腦海中立即的浮現出了幾種製取氫氣的方法,從電解法到烴類裂解法,最後只有一個辦法最現實,就是用鋅與鹽酸及稀硫酸反應的方法制取氫氣,只不過這個辦法的成本太高,畢竟,鋅的價格相對昂貴,用它製造氫氣,成本上肯定有問題,而且,氫氣的壓縮也是問題,以現在的技術條件壓縮氫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熱氣球!
想了一圈,朱明忠重新把目光投在紙上,看著那個大號的孔明燈,然後看著徐又森笑道。
“不過,這制高點總有高低,有時候可能在敵人一方,而且很多時候,還不夠高,所以,你才想用孔明燈是不是?”
“大王,正是如此,臣一直想,既然孔明燈做大了既然能把老鼠帶上,若是再做大些,肯定也能把人帶上去,所以臣這些日子一直在謀劃這個事情,只是……”
瞧著那圖樣,徐又森頗有些無奈的道。
“只是這大孔明燈總是無法耐久,用繩子繫上,雖可以升高百丈,而且不飄移,但是,每次時間都很短……”
聽他這麼,已經差不多明白原因的朱明忠只是點點頭,見侍從端來了茶,便拉過茶抱在手上暖著,然後問道。
“知道孔明燈為何會升高嗎?”
“這……”
大王的反問,讓徐又森的一愣,然後他試探著答道。
“是燃燒的熱氣?”
雖從未認真的思索過這個問題,但徐又森還是隱約的猜出來,必定是孔明燈下燃燒的牛油產生的熱氣使得它能夠升到空鄭
“既然是燃燒的熱氣,那麼……”
拿起筆,朱明忠在紙上畫出了一個記憶中的熱氣球的模樣。
“就要想辦法把熱氣留在裡面,孔明燈這樣的開口,不僅會讓熱氣外洩,而且也不夠大,我們一邊把這個口子弄一點,然後再把它造的更大一些,嗯,可以先計算一下,算一下氣囊與重量的關係,多麼大的氣囊能帶動多重的東西,一點點的試驗,最終總能得到一個科學的工式,然後,我們就可以據此製造出堪用的熱氣球……”
科學,就是從無數次試驗以及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而中國歷史上,所欠缺的恰恰就是這個總結的過程,以至於永遠停留在經驗的階段,而未能形成科學。
看著大王繪出的那個球型的熱氣球,在驚訝之餘,徐又森又提出了他的建議。
“大王,如果這樣的話,那肯定趕不上這場仗,臣以為,若是可以的話,可以先造個大的出來……”
“不急,不急,這一仗趕不上了,將來,將來肯定還能趕上其它的戰役,畢竟……”
朝著遠方看了一眼,朱明忠笑道。
“別忘了,清虜還竊據著西北,佔據著陝西,等打完了李子淵,肯定是要用兵陝西的,等到咱們打潼關的時候,熱氣球肯定能派上用場……”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