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恩出言勸說著好友。
“更何況,事情已經過去了,要怪,便怪那清虜可惡吧!”
心知這樣的牢騷,沒有人願意聽的李立青被好友這麼一勸,也就不說話了。能怪誰呢?要怪只能怪清軍了。至於百姓,百姓委實也太過可憐了。
“怎麼樣,今年江西重開鄉試,不知培仁是否準備赴試?”
趙恩看著李立青問道。試圖岔開之前的話題。
“要我說實話嗎?”
李立青反問道。
“當然。”
“這次鄉試不考也罷,你看看鄭延平在南京開鄉試,少司馬又欲在江西開鄉試,還有朱經略於江北招賢,你看看他們三人,雖然看似個個公忠為國,可是卻又是各懷心思,這樣一來又豈是能成大事?若是長此以往這般同床異夢的話,這大明的天下,早晚有一天非得給他們葬送了不可。”
一提及現在江南鄭成功、張煌言、朱明忠三足鼎立的形勢,朱立青便是一副氣呼呼的模樣。透過報紙,他能夠看到很多新聞,而那些新聞中的內容是她過去無法得知的一些官場上的訊息。而正是這些訊息讓他對未來,反倒沒有什麼信心了。因為他看到了內訌的可能看到了那三位之間的矛盾,以及同床異夢的現實。
“我知道,你是覺得的他們是同床異夢,早晚會鬧起內鬨吧。”
這並不是什麼新聞,可以說,大家都知道鄭成功,張煌言,朱明忠他們三位雖然是大名的中流砥柱。但是卻也是各有心思。
“當年大明掌握江南的時候,若是沒有眾人各懷鬼胎,江南又豈會那麼快就被清虜佔據。”
李立青陣陣有詞的說道。這同樣也是各地士子的一種看法。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局勢非常微妙。儘管大明中興的勢頭,看是正是銳不可擋,但自身潛在的問題卻又是無法迴避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甚至有一些人認為,也許有一天,這三位領兵數10萬的大將,也許會發生內訌。到時候在大明可就全完了。當然,這只是極少一些人的看法,大多數人反倒是更為樂觀一些。
“那你也得體諒現在的局勢,畢竟朝廷遠在西南,和東南這邊的聯絡已經被切斷多年。他們也就只能像現在這樣自行其是,這樣的三足鼎立在我看來,反倒是好事,若是一家獨大,那才是壞事哩。”
趙恩無奈地說。三足鼎立,並不是什麼壞事兒,至少可以讓三方都有所顧忌。從而才不至於發生內訌,進而讓他們的目標都放在了反清大業上。
說話間,林百川走了過來,聽著他們的話語人,便於一旁附和道。
“可不是,一家獨大,才是壞事,現在雖說是三足鼎立,可鄭王爺、少司馬、朱經略都是一心為國的忠臣,自然不會自相殘殺,互相折檯,如此,你還擔心什麼形勢,你該不會是想等將來局勢穩定了,再考功名吧!莫非心裡頭還唸叨著北邊的功名容易考?想要賣身相投不成?”
林百川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滿清的功名更容易考,而且他也知道李立青因為父兄被殺,對李子淵甚至少司馬多少埋怨,自然那言語中也就不怎麼客氣了,這些時日,透過在報紙上看到的文章,林百川深信一個道理“漢奸人人得而誅之”,或許當初首城的時候,那些守城的民壯,不是心甘情願上的城牆。但是他們確實是心甘情願幫助清軍守城。所以即便是他們被殺了也沒有什麼好冤枉的,畢竟他們也殺了不知多少大明的官兵。
而一直以來,李立青對其父兄因為被大名,官兵斬殺一事懷恨在心的舉措,在林百川看來無疑就是等同於為漢奸張目。對於這種好壞不分的行為,他自然是一陣冷嘲熱諷。
“姓林的,你說什麼哪!”
同窗的話讓李立青頓時怒形於色說道:
“你給我聽清楚了,我是擔心這天下的大好形勢會被他們的私心給毀了,別忘了,人皆有私!”
一句人皆有私。
讓趙恩認真的打量了好友幾眼,這確實是句實話,最後他只是笑道。
“培仁,你定是想多了。”
儘管嘴上這麼說,但是他的心底,卻想到若非是“人皆有私”,李立青又豈會對李子淵滿腹怨言,但願,但願他們都能一心為國吧!
心底這般想著,李立青忍不住朝著朝著遠處看去,那神情中,帶著一些對未來的擔心。他的這種擔心,帶著對未來時局的擔心。或許他因為父兄被殺一事對於一些人心存敵意,但是並不意味著他不在意大明。
當然,對於一些人來說,並不能理解他的這種矛盾,其實如果換成其他人,攻克了武昌,也許他會拍手稱快,為之祝賀,但是現在,因為家人被李子淵殺害的關係,所以他很難放下個人的偏見,為其取得的勝利而歡呼!
畢竟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私心。而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就像他的同學,因為他的私心對他的冷嘲熱諷一樣。
“可不就是,如果不是人人都有私心,那滿清又豈能佔得了我大明的天下,當初守城的時候又豈會有那麼多百姓樂意為滿清效勞。”
同學的冷嘲熱諷,讓李立青的臉色變得越發難看起來他不願再為自己辯解什麼。只是是默默地轉身離開了。
再一次離開了書院,李立青往南昌城內走去,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著那些歡慶的人們,聽著耳邊的鞭炮聲。整個人顯得有些悶悶不樂,就這麼在城中走著的時候,在經過衙門時,他朝著衙門看去。看著那衙門,心裡頭卻冒出了另一個想法。
“這局是當真有外面看到的那麼順利嗎?”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