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鐵骨 > 第256章 工業革命

第256章 工業革命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回到大明當崇禎 亂世逐流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抗戰烽火之護國系統 建安賦 帶著診所去穿越 模擬人生,從朱厚照開始 輪迴大秦之魂 末流屠夫 怒方釵 帝國再起 太子之爭 特種進化 秘戰風雲 奮鬥在貞觀 三國:開局自爆身份,這天下穩了 靖康前夜,我成了鄆王趙楷 駙馬乃紅顏 紈絝修煉手冊 三國:我曹家長孫,開局毒翻赤壁

就像現在的江北一樣,已經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批真正的工廠。儘管這些工廠和後市相比,更像是作坊。但畢竟這是工業的開始。

但是僅僅只有紡紗機還不行,畢竟,隨著揚州、江陰以及安慶等紗廠的建議,市場上的棉紗供應將會趨於飽和,如果不能夠消化驟然增加的棉紗,那麼勢必會出現工業革命中最為荒誕的一幕——搗毀機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另一個時空中,工業革命之初,曾發生過兩次類似的行為,開始是因為手工紡紗工人害怕機器奪走工作,後來則因為棉紗過剩導致的棉紗滯銷。珍妮機之所以成為象徵,是因為它推動了一系列行業發明。僅僅只有紡紗機並不能解決問題,還需要發明一系列的紡織機械,建立紡織工廠,進而推動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一個連鎖反應。

而第一步要做的是製作飛梭織布機。飛梭織布機結構簡單,卻可以幾倍地提高織布效率,當然是朱明忠發展紡織工業的首選。同樣也是推進這個工業鏈的必須。

穿越前,雖說朱明忠並沒有接觸過紡織機械,但是作為一個工科生,對於紡織機械也有一定的瞭解,對飛梭的構造多少總瞭解一些。而有時候,這麼一點了解,就足夠把發明的時間提前數十年,畢竟,他不需要像歷史上飛梭的發明者一樣,用數年的時間,去獲得的那些靈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那些歷史上的發明家們已經把靈感告訴了他。

不過儘管瞭解飛稜的構造,他仍然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才設計出了飛梭織布機,畢竟靈感歸靈感,設計歸設計。而為了研製出飛梭織布機,經略使衙署的後衙甚至多出了幾臺老式的織布機,正是透過對老式織布機的研究,他才成功的發明了飛梭織布機。

其實飛梭織布機並不複雜,飛梭織布機的關鍵是安裝在滑槽裡帶有小輪的梭子,他在織機兩邊安裝了飛梭箱,透過一個木製長木板,也就是軌道相連,每一個梭盒內部有一根水平的金屬桿或是錠子,有一個皮帶感測器或是皮結自行隨著錠子滑動,每一個皮結上繫著一根鬆鬆的繩子,這些繩子又由一根棍子或是清棉棒連載織機中央,而織工正是透過這根棍子或是清棉棒掌控著一切,織工只需要一隻手就能使皮結滑動,帶動梭子,而飛梭在軌道上自由穿梭,使得緯紗快速穿過經紗,這樣,即使再寬闊的布匹,也僅需要一個織工就可以完成。

只不過朱明忠所發明的並不僅僅只是飛梭,而是比其更為先進的水力織布機,相比於舊式的織布機,水力飛梭織布機不僅好用,而且效率非常高。

甚至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他完全顛覆了這一個時空的紡織機械發展史,現在他所發明的這些紡織機械。遠遠比歷史上同類的紡織機械更為先進。

就像他所發明的珍妮紡紗機實際上更類似於經過不斷改進的螺機,既可以紡細紗,同樣也可以紡粗紗。至於這臺織布機,它是飛梭織布機,但同樣也是水力織布機,它是以水力作為動力,而不像另一個時空中的飛梭織布機一樣,使用人力作為動力。

置身於紗廠新建的織布車間之中,看著十幾名正織布的女工,這些織布機發出“唧唧唧”的聲音,總會讓人想起“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木蘭詩。看著那被織出的寬幅的布匹,朱明忠的臉上帶著笑容,這種寬幅的布匹,正是推動工業革命的動力。

正是它的出現,增加了對棉紗的需求,然後帶動了珍妮機的發明,隨後因為水力使用限制,直接導致了蒸汽機等機械被髮明出來,最終,所有的一切匯聚成了四個字“工業革命”。

現在,工業革命所具備的基本要素,已經基本在江北構成了一個基礎,剩下的只是時間,需要時間去醞釀一切。隨著棉紡織機器的發明、改進和使用,與此有關的工序也不斷革新和機械化。如淨棉機、梳棉機、整染機等,都先後發明和廣泛使用這樣,棉紡織工業整個系統都實現了機械化。

工業革命的過程是發明促進發明,各工業部門發生連鎖反應。從輕工業到重工業,從工作機到發動機,互相促進、互相推動,最後形成一個機器生產的完整體系。英國工業革命,從18世紀中葉起到19世紀中葉止,大致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現在清江紡織廠,一共僱傭工人1240名,可以說,除了兵工廠、船廠之外,它已經是整個江北最大的工場,而隨著織布分廠的建成,到時候,紡織廠的工人數量將會超過2000人……”

作為紡織廠的總辦,李鳳勤畢業於清河書院,與其他的許多同學不同,早在過朱之喻主持書院之前,他就已經專心於實學,只不過沒有名師教導,而在朱之喻主持書院之後,多次得到其稱讚,在修建清河的土城時,作為基層主管之後他更是在那裡充分發揮了他的組織水平,甚至出任紡織廠總辦也是得益於在那裡的表現,清河城牆的築建,確實讓朱明忠發掘了一批當地的人才,而李鳳勤正是其中之一,

“相比於舊式織機,經略所發明的水力織布機,提高了工效40倍。也就是說,待到400張織機完全投產時,僅此一廠的產能,就相當於張舊式織機,而且皆是幅寬三尺餘的棉布,質量比之松江的棉布雖然稍遜,但卻好於大多數土布,其質量均勻,但是其價格卻頗為低廉,較之松江布便宜三成有餘。”

廉價這正是工業化生產的最大的優勢,但是現在聽著李鳳勤提及“松江布”時,朱明忠立即想到了男耕女織的現實,儘管他很清楚,這些機制棉布在短期內不會給松江布造成衝擊,但是他仍然頗為擔心的說道。

“相當於一萬六千張織機,松江一帶有多少張織機?想來不過十幾萬張吧,這布廠的規模,暫時要加以控制,要想辦法避免棉布過剩,什麼事情要掌握好一個尺度。”

朱明忠並不是一個資本家,不能夠完全用資本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尤其是在這個時代的中國,或許男耕女織最終會被歷史所淘汰,但在歷史上這個淘汰的過程卻是緩慢的。

“經略,至少眼下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今年江北還算風調雨順,自從經略主持江北之後,減免苛捐雜稅,江北百姓無不受益其中,加之今年風調雨順,這百姓手裡有了銀錢,自然會買佈置新衣,所以今年棉布必定大為暢銷。別說是廠布,便是松江布恐怕都需要購進幾十萬匹,才能滿足民間所需。”

作為紡織廠總辦的李鳳勤自然更瞭解市場的需要,而朱明忠只是略微點一下頭,然後輕聲說道。

“所以,今年棉布暢銷的話,百姓就會紛紛添置織機,到時候,這棉布勢必就會過剩,到時候該怎麼辦?”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