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哥,你也別怪自己,你當綠營兵的時候,誰說過當投了滿洲人就是漢奸,這,這道理,咱,咱不是不懂嘛,又沒人跟咱說,就像俺一樣,原本在家老老實實的種著地,大明的天下,咱老實種地交銀子,後來滿洲人來了,咱也是老實的種地交銀子,讓剃頭、換衣裳,咱也不情願,可硬不過人家的刀不是……”
嘴裡這麼抱怨著,侯子全的眼睛朝著西北看去,似乎是想看到河南的老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無論是誰的天下,咱想的都是老實過日子,可,可誰曾想,就因為這個姓,姓了侯,一下子,全家都被流到了這地方……”
侯子全的語氣中帶著抱怨,但更多的是無奈。他被流放到這裡,不是因為他當了漢奸,而是因為別人當了漢奸,連累了他。
“雖說俺姓侯,可和侯家,那可都是出了幾代的親了,結果,結果,就因為侯家出了雜種,害死了幾百萬漢人,讓俺也跟著受連累,要是早知道有今天,當年生他的時候,那侯老爺就該一下摔死他,要不又咋會連累這麼多人……”
瞧著北方,那雙眼中帶著對家鄉的思念,侯子全又繼續說道。
“家門不幸出了這麼一個敗類,結果所有人都給連累了,你說俺冤不冤?”
何止是冤,簡直就是……沒天理!
這話,侯子全不敢講,也不敢說,他害怕,害怕連累自己的家人。畢竟,這樣的話,是大逆不道的話,有時候,他甚至不敢說自己“冤”,因為即便被流放到了這裡,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可冤的。
“不冤,誰讓你們侯家出了個那樣的人!”
孫滿意嘟嚷一聲,那可是害死幾百萬人東西,沒有像戲文裡那樣誅九族,就已經是法外開恩了。現如今,還留著他們的腦袋,還有什麼可冤的,若是自己換成他們,不定夜裡做夢都會笑出聲來,成天叩頭謝著經略的大恩大德。
“哎,不說這個了……”
侯子全搖搖頭,滿面苦色的說道。
“這,這不,孫大哥,今個估摸著還得累累你,你,你知道,咱、咱在河南老家的時候,啥時候種過的水田,所以,還得累累你,再教教俺,要不這一大家子,可不得餓死在這……”
不會種水田!
別說是侯子全,即便孫滿意一開始,畢竟他是北方人同樣也不會種水田,只不過與侯子全不同,在俘虜營的時候,他就已經學會了怎麼種水田。有時候,在那裡學起東西來,反倒是更快一些,畢竟,那時候是在鞭子底下幹活。
可並不是所有人會以鞭子底下幹活,就像侯子全這樣的流放過來的百姓,他們就不需要在鞭子下面幹活,可偏偏與那些來自江南的漢奸族人習慣種水田不同,身為北方人的他們,根本就不會種水田。
“得嘞,咱這就過去。”
點點頭,孫滿意倒也沒有拒絕,一人隻身在外,靠的全是鄰居,這侯子全算是他家附近最近的鄰居,若是沒有鄰居的幫忙,指不定那天死在這屋子裡頭,也不得一定有人埋。
待到了侯家的時候,沒瞧著他家的兩個兒子,孫滿意便隨口問道。
“你家那兩小子呢?”
“去集上熟裡讀書了,這不,那侯老爺不是在集上辦了個熟堂,都能去,不收束脩,他說,當年侯家之所以出那樣的敗類,連累了大家,是因為不知立世為人的規矩,所以,辦熟堂就是為了教大家……”
侯子全口中的侯老爺是侯方鎮,也就是侯方域的兄長,在這裡也算是一個相當有名氣,畢竟,在這附近幾十裡,就沒有比他名氣更大的。他這麼一說,孫滿意立即諷刺道,
“就他,自己弟弟都沒管好,還教其它人,我看就別誤人子弟了!”
話雖是這麼說,但對於那些百姓來說,他們自然不願孩子錯過識字的機會,在熟師不收束脩的前提下,他們自然樂意把孩子送到這裡來。而對於侯方鎮而言,他之所以不收束脩,是因為他總想做些什麼。
如果說,當年二弟到了壯年才知道後悔的話,那麼這麼些年,他一直都在後悔,若不然也不贊同父親將其趕出家門的舉動。
儘管二弟被趕出了家門,可當年犯下的罪過終於還是找上了門,原本以為侯家會被滿門誅殺的他,沒有想到最後居然法外開恩,非但沒有殺一人,只是將侯家上下流放至這化外之地。
雖說同樣作為流放犯,但是侯方鎮並不需要和其它人一樣,辛苦種田為生,他是官府聘的吏目,每個月可以領1兩銀子,所以,他便把那分來幾十畝官地都轉讓租了出去,然後收些糧食夠家人食用既可。
作為書吏的他,工作很簡單,就是協助屯長——一名忠義軍的兵士。記個帳什麼的,除此之外,他每天更多的時候,是在家中熟堂裡教書。
與往日不同,今個在那些侯家的小輩們讀完一篇文章之後,侯方鎮並沒有講解文章,而是寫下了兩個字。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