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煌言出面為朱明忠作媒,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吧……他這般做媒,肯定有著交好朱明忠的意思,而另一方面,難道他就不知道,這層姻親卻又有可能拉近兩家的關係。
想到姻親,鄭成功自然想到了朱明忠的刻意為之的心機,他的眉頭微微一皺,那臉上多少總顯出些不悅來。
而張煌言為何會主動搓合這樁親事?
鄭成功半閉著眼睛,心底不斷的思索著各種可能,而在鄭成功這般思索著的時候,並不知道,在張煌言的府上,這會同樣也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少司馬,此事怕是大錯特錯了!”
面對剛剛得到的訊息,呂留良長嘆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原本朱成仁遊走於鄭軍核心之外,從不為鄭延平所信任,而現在,少司馬為其說媒,無疑只會令江北與江南拉近關係,從而使朱成仁為延平驅使,如此,又豈是國家幸事?”
對於身為張煌言幕僚的呂留良來說,他非常清楚,現在的局面能維持成現在這般模樣,全靠三方的互相制約,而歸根結底,若是沒有朱明忠於江北遊離鄭家之外,僅憑少司馬一人恐怕也是獨木難撐。
而現在少司馬卻主動為兩人拉起姻親來,這一拉可好,拉近的卻是那兩家的關係,如此一來,眼下的大好局面自然就會發生變化。
“哎,少司馬,這件事,您在與延平說時,實是應該與我等商量一下!”
面對幕僚們的反對,張煌言撫須笑道。
“正是因為知道大家必定會反對,所以張某才不曾與大家商量,這件事,看似與我不利,可於國來說,卻大有助益!”
看著眾人,張煌言解釋道。
“若是這場姻親能讓他們兩人拉近關係,且能讓延平在其需要時派兵北上增援,豈不是件大好事?”
作為大明的兵部侍郎,張煌言有他的堅持,而他的堅持非常簡單——一切為了大明的江山!
在他的心中,沒有任何事情能比得過大明的江山。也正因如此,他才會選擇為朱明忠作媒,是為了拉近他與鄭成功的關係,從而讓鄭成功會傾力支援他於江北抗敵。
“目下,於江南威脅最大的就是清虜酋首所領的數十萬大軍,雖說成仁麾下有十萬精兵,可能否抵擋得住清虜三十萬大軍?”
之所以拋開一切,去促成這樁親事,張煌言自然有他的考慮,而他所考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要促成他日鄭成功對江北的支援。從而保證江北不至於陷入敵手。
“少司馬是憑此,讓延平在清虜南下時,派援軍北上?”
魏耕看著少司馬問道。
“如果清虜酋首南下,成仁勢必需要延平的援軍相助!”
點點頭,張煌言繼續說道。
“只有如此,才能保全江北,令江北為江南門戶,屏衛江南,也只有如此,我等與江南,才能從容西討!”
西討!
這才是張煌言的目標所在,他需要向西南進軍,從而取得與朝廷的聯絡,當然,還有就是透過對西南形成壓力,迫使清虜將注意力從朝廷身上轉移到這邊,而在這個時候,他需要江北局勢的穩定。
“而於清虜而言,其最大的障礙就是江北,而如若成仁能與鄭家聯姻,無論延平是否會派遣援軍,勢必會令清虜以為,在其進攻時,延平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如此一來,以成仁善戰和忠義軍的驍勇之名,再加上江南的援軍,清虜必定不敢輕易南下,畢竟,清虜絕不敢輕易讓其酋首涉險!”
儘管張煌言的分析讓魏耕、呂留良等人無不是點頭表示贊同,但贊同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
“雖說如此可令清虜知道南下壓力,但清虜南下已經不可避免,少司馬從中搓合這樁親事,雖看似有利於江北,可若是因此令成仁成延平臂膀,到時候,只恐……”
魏耕看著張煌言直接說道。
“只恐非是國家之幸!”
儘管魏耕並沒有直接道出他的擔心,可這一句“非是國家之幸”仍然讓人們聽出了他話中的含意,到時候鄭成功一家獨大,肯定不是“國家幸事”,畢竟對於朝廷來說,現在的形勢反倒是最好的——有數員大帥統兵,雖偶有分歧,但總歸仍好過一員大帥一家獨大,畢竟一家獨大會導致什麼,在史書上有著太多的例子。
到時候,奪權篡位也是極有可能的事情。
“延平絕不會那麼做!”
張煌言用極為肯定的語氣回答道,對於鄭成功,他可以說是極為了解的,或許他有一些私心,但他仍然是大明的忠臣。這一點是無須質疑的。
“再則,成仁也絕不會把江北拱手讓人!”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