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書院之中,可以透過一些渠道獲得些許資訊,但是張英的很多觀念,仍然受限於他所學習的知識。畢竟,從來都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理解水軍的作用,或者說海軍的作用。
“北伐……”
沉吟片刻,陸隴其立即表示他的懷疑。
“至少今年,北伐是絕無可能,畢竟清虜于山東、河南集結那麼多軍隊,現在,我更擔心的是,以江北之力能不能擋得住清虜的數十萬大軍!”
“不是還有鄭王爺嗎?”
張英隨口問道,
“當初宿遷之戰時,鄭王爺又豈曾派兵相助?”
對於“宿遷之戰”的印象,陸隴其可以說是極為深刻,也正是因為印象深刻,所以他才會從浙江來到江北,畢竟在他的內心深處,他同樣視大明為正統,至少滿清,不過只是蠻夷罷了。
“那時候,因為經略與那達素勢均力敵嘛!現在清虜勢大,到時候鄭王爺必定會派兵的。”
張英笑著說道。
“其實,只要君臣齊心,百姓努力,又有什麼辦不到的?今年,會不會北伐,我不知道,可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後不是把吳國滅了嗎?”
儘管內心憂慮著經略能不能擋住清虜,但另一方面,張英卻對國事似乎很樂觀,其實,這種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作為漢人,他當然希望大明能贏,但是另一方面,理智卻又告訴他,現在的局勢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樂觀。
他這麼一說,陸隴其立即冷笑道:
“臥薪嚐膽,談何容易啊!”
搖頭長嘆中,陸隴其看著遠處說道。
“清虜可以調舉國之兵,但是我大明呢?”
陸隴其的反問,讓張英一陣沉默。
“我大明看似已經恢復半壁江山,但是……畢竟,現如今朝廷遠在西南,行蹤早已不為人知,在這種情況下,又豈能調得了舉國之兵?”
“朝廷遠在西南,不是有好幾年了嗎?”
朝著西南看去,張英說道。
“其實,雖說現在南京已經克復,若是現在朝廷能還朝的話,對我大明,倒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哦?這是為何?”
陸隴其詫異的看著張英,目光中帶著些許不解。
“有朝廷作陣中樞,難道不是好事嗎?到時候,鄭王爺、張尚書、經略,皆奉皇命,即可集天下之兵,驅逐清虜,豈不是件大好事?”
“可你想想,如果朝廷回到了南京,皇上掌了大權,到時候,鄭王爺、張尚書、經略,這兵權是交還是不交?交了對他們會有什麼好處呢?”
張英壓低話聲說道。
“別忘了,且不說岳武穆,便是當年弘光朝的時候,朝廷之中可是內鬥連連,若是現在朝廷回來了,你當真以為是件好事?”
“敦復,聽你這口氣,似乎是對朝廷不太信任啊。”
“稼書,你在書院中呆的時間比我更長,難道就沒有聽先生們提及當年天啟、崇禎朝還有弘光朝舊事嗎?那時候朝廷裡又是什麼模樣?若是說,到時候官員內鬥不止,這北伐還有點指望嗎?”
儘管張英並不是官宦世家公子,但是對官場的勾心鬥角卻也是略有耳聞,而在這書院之中,聽山長,先生們談及故朝舊事時,也總會有所感嘆。
“那以敦復看來,難道,朝廷不還朝,對於大明就是件好事?”
陸隴其看著張英反問道。
“是不是好事,我不知道!”
張英搖搖頭,朝著老城的方向看去說道。
“但我想,經略他們必定有他們的對策……”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