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入冬開始,一連幾個月的酷寒之後,進了三月這天氣一天比一天溫暖,雖然這不過是春天剛至,但是掛在屋簷上掛著的冰稜已慢慢消融,只有在屋頂上和牆角樹根下,還能看到積雪的痕跡。儘管那運河上的冰凍尚未完全消融,可卻已經有船伕憑著船身撐篙撞開那已經鬆散的浮冰,隨著運河的復甦,這清河城也慢慢恢復了平日的熱鬧。
與年前不同,這清河城似乎多了些東西,比如那車廂顏色醒目的黃色馬車,而那些馬車不同之處,並不僅僅只是顏色,就連輪子也不同——它有四個輪子,這是年後才剛時興起來的四輪出租馬車,相比於舊式的兩輪馬車,它的運載量更大,而透過那前輪的轉向裝置,使得它可以更方便的在城中轉向,也正因如此,它才會在短時間內取代清河城中馬車行的舊式馬車,當然這也與官府的督促有關。
而對於坐在車上的不過只有十二歲的萬斯同來說,他卻總是好奇透過那馬車上的水晶玻璃窗往外著,儘管那玻璃窗把車外變得有些扭曲,但他仍然顯得很是好奇,而他的兄長萬斯大,同樣也是如此。
別說是他們兄弟,即便是二十幾歲的黃百家,偶爾也會用力的搖晃一下車身,而那車身儘管隨著道路的顛簸搖曳,但坐在車上卻一點也不覺得顛簸。
“父親,這四輪馬車委實新奇的很,如此這般賓士,卻幾乎不覺顛簸。”
黃百家並不知道,與中式的兩輪馬車不同,行駛緩慢的兩輪馬車,在坑坑窪窪的道路上,其顛簸程度還能被承受。如果換成幾匹用快馬拉的馬車,其顛簸程度就難以想象了,飛奔的馬車,人是坐不住的,也許只能站在馬車上來緩解顛簸程度。所以在設計四輪馬車的時候,朱明忠首先考慮到了減震,受限於鋼材的價格與質量,他並沒選擇18世紀發明的板簧,但是人們可以透過設定牛皮拽拉模式來減震,這是羅馬時代的發明。不過在歐洲的黑暗時代失傳了數百年,直到16世紀時,這種用皮帶將車廂懸掛起來的減震技術才得已復原。
如果黃百家注意檢視的話,可以注意到四輪馬車的車廂處於懸掛狀態,這可以明顯減輕水平晃動的力度,而且牛皮也具有一定的彈性,豎直方向也具有一定的減震效果。這讓四輪馬車具有了一定的舒適性。
“這是西洋式樣的四輪馬車,其車輪置於梁身,前輪可以轉向,車廂中懸於樑上,如此,自然可免顛簸之苦。”
相比於兒子,曾接觸過西學的黃宗羲自然知道這四輪馬車是何物,也知道這四輪馬車出自於何地。雖說於這裡見到四輪馬車感覺有些奇怪,但心有所思的他倒也不覺新奇。
不過只是盞茶功夫,馬車便停了下來,同時傳來車伕的聲音。
“先生,這清河書院到了!”
黃宗羲一行四人下車後,映入眼簾並不是他們想象的書院院門,而是一片茂密的梅林,雖此時已過花期,但可以想象若是於冬時盛開之時,此處是何等清雅。於林丘之間,依稀可以看到一處小湖,因結冰尚未完全消融,那湖心處還可以看到一層薄冰。而在梅林與小湖之間,有幾條平整小路蜿蜓而入,不知道通向什麼所在。舉目望去,在梅林之後,可以看到重重建築的屋頂。
“這便是清河書院吧!”
黃宗羲暗自忖道。
“當真是如世外桃源一般。”
一行四人就這般緩步而行,一路欣賞著這沿途的景緻。而此時一行四人無不是驚訝於書院之大,他們並不知道,去年朱之瑜任書院山長之後,經略使府直接撥6000畝官地用於擴充書院,而與過去書院將官府劃撥土地出租收取谷租不同,這些土地都在朱明忠的親自規劃下,借鑑後世的園林規劃,移來了大量的林木,使其變成了一座園林,而這園林本身就是書院的一部分,只使得曾經狹小的書院,變成了宛如世外桃園般的園林。
而對於那些從未曾目睹過近代園林景觀的人們來說,他們為其景緻所吸引,嘖嘖稱奇之時,皆言書院宛如世外桃園。
而這並不是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最令人嘖嘖稱奇是,這原本位於清河郊外的書院,本身其地價最底,經過一番整治之後,其地價飛漲,而這時人們才發現,這書院周圍的土地早就為官府收購或者凍結交易。
在人們不知所以的時候,這書院附近又新建起兩條市街,這市街中的宅子雖價格不菲,但卻輕易賣了個乾淨,甚至這年後欲新開的兩條街坊,尚未開工就已經賣了個乾淨。對於很多於此處購宅的人來說,他們並不僅僅只是為了沾染些許書香,同樣也是受這裡的景緻所吸引,畢竟每天能於這世外桃園處散步,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而更何況,那些新市街之間本身就規劃有大小的公園。而直到戶房傳出訊息說,僅透過新闢市街,出售房屋,即便是扣除贈地和整治園林的開支,官廳收益仍然高達十數萬兩的時候,人們才隱隱約約的意識到,官府贈地建園予書院的用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甚至瞧著那以書院為中心新闢的市街,一些頗有眼光的人隱約的意識到,這是經略使衙門有意於此地另闢新城,寬達近十丈的市街兩側,盡是高達兩三層的屋宇,層前的人行道、供馬車賓士的主街,這裡所有的一切都截然不同於舊街,甚至就連陰溝排水,也是透過於地下鋪設半人高的蛋形陶管將雨水、汙水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