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人,你看這臺新式紡機!”
指著紙上的圖樣,朱明忠的神情略顯得意,自從那天說出了鼓勵民間辦廠的話語之後,他就令人買來一臺紡車,對於稍加以研究之後,然後回憶著曾經看過的“珍妮紡紗機”的圖樣,設計出了一臺“多錠紗機”,。
“過去的紡紗,一個紡輪只帶一個紗錠,如此,其生產效率自然非常低下,工場中的工人生產效率與鄉間民婦並沒有多少區別,可是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看著圖上的圖樣,聽著經略的解釋,顧炎武甚至不由自主的數起了其有多少個紗錠。
在紗機的一端上下兩排紗錠,足足多達30個紗錠!
“30個紗錠!”
驚訝的看著經略,顧炎武反問道,
“經略,你是說這臺紗機一臺可頂三十臺紡車?”
與後世人想象的儒家弟子排斥技術不同,至少在這個時代,這些明朝計程車人並沒有沉迷於“考據學”之中,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許多事物仍然保持著濃濃的好奇心,並且能夠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看待許多事務。而翻看著那些圖紙,顧炎武整個人完全被這臺紡紗機輕巧的結構和奇妙的設計而吸引,以至於完全沉浸其中,更是不時的讚歎著其中的奇思妙想。
“也許達不到三十臺紡車的效率,但是二十五六臺是沒有問題的,並且它還有進一步改進的餘地,比如在中間再增加一排紗錠,再增加三十個,這樣的話,一臺紗機一名工人,每天紡紗就等於至少五十人,如此一來,這紡紗成本自然可以大幅度降低,以此機建立工廠,工廠出紗自然也就能夠與鄉間民紗競爭……”
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這才是建立工廠的根本前提,這同樣也是工業革命繞不開珍妮紡紗機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它的出現使得工業化生產有了與家庭作坊生產競爭的本錢——足夠廉價。
驚訝於它的效率之餘,顧炎武更驚訝於它精巧的設計。
“經略,這是何物?”
見顧炎武指著紡車上的一個部件問道。
“這是以“輥”,透過這裡喂入棉條,既可以紡紗……”
所謂的“輥”也就是“羅拉”,解釋著它的作用之餘,朱明忠看著顧炎武笑道。
“寧人,最多半個月後,兵器廠就會製出第一臺紗機,到開春化凍的時候,這紗機至少可以製出了百臺出來,到時候,我準備在清河投資辦立紗廠,怎麼樣?有沒有興趣入股這家紗廠?”
朱明忠之所以會提議讓顧炎武入股其中,不僅是因為他的家業已毀,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以紗廠為契機,將整個清河集團進一步聯絡在一起,讓其結成一個緊密的“利益資本集團”,只有如此,將來他們才能夠為這個“工業萌芽”保駕護航,當然,利益上的一致性,也可以保證這個“利益資本集團”的凝聚力。
“辦廠?入股?”
在顧炎武詫異之餘,朱明忠繼續說道。
“欲想鼓勵民間辦廠,就必須得先辦示範工廠,只有透過工廠掙到了錢,才會有人跟風辦廠,而官府自然可以按紗斤徵稅,從而充實官府的財力,達到開源的目的……”
看著顧炎武,朱明忠笑道,
“沒準,到時候寧人你會率先辦廠也不一定!”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