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13年,河西務、臨清、揚州、蘇州、杭州以及九江七地鈔關加之崇文門商稅徵銀約80萬兩1),全國其它鈔關四十餘處雖不及七關,年入不過只是稍遜……”
看著經略,顧炎武又繼續說道。
“而崇禎元年,七地鈔關加之崇文門商稅徵銀約55萬兩2),不過短短十三年,稅額增加近倍……自加稅之令下,而市價日高一日,小民日窮一日,至於挑擔揹負,零星瑣屑無得免者……”
對於顧炎武的反對,朱明忠只是笑而不語,在商品經濟並不發達的這個時代。徵收商稅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即便是在未來,在90年代稅務改革的時候,考慮到稅收徵收的難度,政府仍然選擇了以生產環節徵收為主,因為政府無法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在消費環節徵收稅金,所以選擇了相對簡單的生產環節徵收。
但是在這個時代,在這個時代並沒有後世的工廠。只有那種小農經濟,頂多也就是有一些作坊。如此一來,商業稅的徵收自然不是那樣,一張嘴就能收來的。畢竟,即便是在21世紀,零售以及消費環節徵稅,依然是一個困擾政府難題。
21世紀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在17世紀想要加以解決。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也正是因為對於時代的比過去更為了解。他不僅瞭解到這個時代的商稅徵收是以稅關征收為主,市稅為輔,而城市中對商鋪收的零散多達數十種雜稅,到底上相當於後世的“費”,大都用於地方官府開支。因為了解這一切,現在他自然不會像過去一樣,之所以想當然的以為明朝加三餉時“專加西北不加東南”,那根本就是無知者的臆想,自蒙元以來,南方的田土農業經濟價值便優於北方,所以平均每畝的田稅也較北方重。身為江淮經略使的他自然知道,現在常州府每畝稅銀是一錢五分六厘,而江北的稅收相應較輕,有一畝五六分者,也有一畝一分五六厘者,平均不過五分。而對應的常州府平均早就倍於江北。
至於所謂的“閹黨收商稅”、“東林黨反對收商稅”,同樣也只是網路段子。甚至與此相反的是被吹捧上天的“閹黨”才是真正反對收商稅的一群人,甚至在崇禎朝“免榷潼關咸陽商稅,市恩商賈”,還是那些個“有才有德”的“閹黨”的罪名之一。
至於被指責為反對收商稅的東林黨,反倒是商稅的主張者。如何士晉在兩廣任上時就曾改革遼餉徵收,試圖用增加商稅的方法,來抵免田畝加派,可以說看起來何士晉是最像所謂的“閹黨”的人,然而讓一些後世的“閹黨粉”失望的是,他恰恰是位東林黨人。甚至何士晉免除加派,試圖用商稅補充遼餉的改革方案,後來也是閹黨的攻擊他貪汙腐敗一項劣跡。
當然,對於朱明忠來說,他非常清楚,所謂的“東林黨”也好,“閹黨”也罷,他們都主張從來都是為了打擊對手。而不是為了國家,當然,他們的嘴上永遠都是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笑而不語的朱明忠,想到這半年多在朱之瑜的教導下看過的書籍中所瞭解到的,在後世網路上模糊不清的明朝,儘管還不知道其本貌,但是朱明忠卻很清楚,顧炎武反對加商稅,有他的的顧忌——作為滿清“德政”,滿清入關後,即減免了大量商稅。以爭取民心。
“清虜入關之初,以京師初定,特免各關征稅一年,並豁免明季稅課虧欠和加增稅額,免徵關稅溢額及各州縣零星落地稅……令各關差刊示定例,設櫃收稅,不得勒扣火耗,清虜尚是如此恤商,以促市場繁榮。若是經略再加徵稅額,豈不令天下商人心傾清虜?”
這或許正是顧炎武與其它人的不同之外,他的眼裡大明從來不是完美的,他可以看到大明不足,同樣也能看到滿清一些“善舉”。且不說其它,即是清虜數年前關口商稅不交火耗,就等於給了商人某種特權。相比與大明對商人的“以稅抑末”,滿清反倒是對商人極盡“偏愛”,那八大皇商在某程度上也是他們這種“偏愛”的表現。
當然顧炎武並不知道,朱明忠口中的“關市之徵”,並不是他心中的“加稅”。
“加稅……”
面對顧炎武的反對,朱明忠沉吟道。
“加稅無疑於飲鴆止渴,先帝時,雖屢加商稅,仍國用不足,你倒是導致商業凋零,商人紛紛逃出京城。如加三餉者,只令百姓苦楚,徒生民變,以“加稅”為開源,不過只是飲鴆止渴之行,朱某又豈曾不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搖遙頭朱明忠看著顧炎武與姚湘兩人,說道。
“本官口中所言“關市之徵”,在於拓以關市之繁榮,如此方才能多得稅款,再者說是,這“關市之徵”無論是鈔關或是市集落地,所徵畢竟有限,若想徵以商稅,非得徵以廠稅不可!”
“廠稅”才是朱明忠的口中“關市之徵”。相比於市集上徵收的“落地銀”等雜亂商稅,工廠稅收才是真正的大戶。這也是從200年後的經驗,或者說一個半世紀之後英國的經驗。英國的商業崛起就是建立在工廠上,而國家稅收的膨脹,同樣也是因為工廠的建立。畢竟,在生產環節徵稅是最簡單最容易的。而相比之下,其他各國仍然在那裡絞盡腦汁地透過土地,稅卡環節徵稅。
“廠稅?”
顧炎武先是一愣,隨後反問道。
“何是廠稅?”
“經略可是指從兵器廠、船廠等處抽稅?”
作為戶房主事的姚湘自然知道,兵器廠、船廠等官營工廠一直都是清河的“納稅大戶”。
“經略,雖說這兵器廠、船廠、硝磺等廠所繳稅收遠超過清河全城商稅,但是,這些工廠,不過只是官辦工廠,如此所徵之稅,不過只是左手轉於右手,於國用何解?”
姚湘的反問,讓朱明忠微微一笑,然後看姚湘說道。
“既然,可以官辦工廠,為何不能鼓勵民間辦廠?”
1)《續文獻通考》卷十八《徵榷》所計
2)《崇禎長編》卷三畢自嚴所奏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