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枚泰勒銀幣!
從銀幣上可以看出,這是兩枚流通時間頗長的銀幣,儘管有些許磨損,但是無論是從其正面,還從其背面,都可以看出那一圈防止剪下的齒紋仍然保持著完整,根本就看不出那個有剪磨。
在傅山接過銀幣的時候,姚湘得意的看著他,幸好早就做好了準備。見其將銀幣合對比較大小的時候,姚湘冷笑道。
“怎麼,要不然再命人給你準備一杆枰?若是如此,這銀幣又豈有定量定值之便?”
然後姚湘又繼續說道。
“經略,這一枚銀幣透過磨邊即已磨去近一錢之重,一枚可得銀近一錢,百枚可得十兩,若是取以萬枚即可得銀千百兩,如此暴利驅使,奸民焉不磨銀幣從而取其利銀?既然傅總辦都分辨不出,這民間百姓又如何加以分辨?到時候這坊間所用豈不都是短陌之錢?”
短陌是“足陌”的對稱。以不足實數一百而當百錢使用的錢。就像現在“順治通寶”九百文可兌一兩一般,正是因為錢荒導致的短陌。放在銀幣上,自然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追溯到古羅馬時代,人們就習慣從金銀錢幣上切下一角,這就意味著在貨幣充當買賣媒介時,貨幣的價值含量就減小了。古羅馬人不是傻瓜,他們很快就覺察到貨幣越變越輕。當他們知道貨幣減輕的真相時,就把足值的金銀貨幣積存起來,專門用那些不足值的貨幣。這個例子說明:壞錢把好錢從流通領域中排擠出去了。為控制這一現象的蔓延,政府發行了帶鋸齒貨幣,足值貨幣的邊緣都有細小的溝槽。如果貨幣邊緣的溝槽被挫平,人們就知道這枚貨幣被動過手腳。
曾經在政治理論課上學過這一法則朱明忠,看著面色似有些不自然的傅山說道。
“青主,把銀幣拿給我看看!”
接過那兩枚銀幣,仔細檢視一番,朱明忠才注意到銀幣的邊緣是光滑的,其側面並沒有細小的溝槽,只有正面有一圈細小的溝槽,而磨去的正是那一圈細小溝槽的外圍。
原來如此。心下略點點頭,心知火候已經差不多的朱明忠開口說道。
“寶田,如果沒有猜錯的話,是沿其邊緣磨切吧,這樣磨下一圈,確實可以磨掉不少!”
一語道破姚湘的手段之後,朱明忠拿著銀元,指著其厚約34毫米的側面說道。
“這正面的這圈防剪磨的溝槽,放在這裡等於沒錯,如果想要防止剪磨,可以直接在銀幣側面滾齒,滾壓出這樣一圈細小的溝槽,如此自然可以避免剪磨,若是再行剪磨,又需要自行滾壓齒邊,費工費時之下,自然得不償失!”
儘管還沒有拍板,但是經略的話,還是讓姚湘的心底頓時一緊,心知經略許是心動了。
“經略,若是鑄造銀幣,只恐衙署會損失不下數十萬兩!”
唯恐經略支援鑄幣的姚湘,急忙說道。
“衙署目下雖說稅收不足,但是揚州抄沒鹽商49家,所得銀兩不下一千三百萬兩,若是行以鑄幣,按火耗每兩3分5計,一千萬兩既有火耗不下35萬兩!一千三百萬兩,火耗幾乎不下五十萬兩!還請經略三思!”
儘管過去就聽說抄沒揚州鹽商,經略使衙署獲銀甚多,但是猛的一聽得銀不下一千三百萬兩,傅山還是被嚇了一跳。
一千三百萬兩!
單就是火耗就有不下五十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