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雖愚,誰肯以一金買一張紙?”
又是同樣的一聲感嘆後,朱明忠看著顧炎武等人說道。
“歲造三千萬貫,一貫一金,歲可得金三千萬兩。官府每每行以寶鈔,其目的皆是為了以鈔換金,民雖愚,誰肯以一金買一張紙?即便是今日憑米券之信,令百姓不拒寶鈔,可若是以此之心,不出數年,這軍餉局所發寶砂必定信用崩潰,屆時這寶鈔自然也就是廢紙一張,到時候又該怎麼辦?”
搖頭感嘆著國人的短視,朱明忠扭頭看著王略說道。
“這軍餉局所制的定額本票可曾印好?不耽誤下個月使用吧?”
“回經略,首批定額本票已經制印完成,絕不會耽誤使用。”
結算券?
見顧炎武等人似有不解,在經略點頭後,王略便解釋道,
“從下月起,凡我經略衙署供應商,五十兩以上者,皆不再發給現銀,一率改由五十兩以及百兩定額本票,這本票與米券類似,不過其上所書是“憑票即付現銀”,據其定額本票面額不同,付現銀五十兩、一百兩。”
注意到顧炎武、傅山包括剛才看到米券與寶鈔之間聯絡的閻爾梅似乎皆有不解,朱明忠便開口說道。
“衙署下有忠義軍、兵器廠、船廠等機構,每月採購費不下數十萬兩,所購物資大都由商行供應,舊時商行供貨記帳後,憑條往戶房取錢,後改為往軍餉局支取現銀,每次取銀,少則數百兩,多則數千兩,數萬兩,而所開憑票,需經過數日核對後,才兌換現銀。因此商旅皆言不便,所以為方便商旅,從下月起,為方便商旅,物資採買五十兩以下直接付給現銀,五十兩以上,付給定額本票,其憑票既可往軍餉局直接換取現銀,無需要再作等待。”
所謂的“定額本票”,實際上更接近百年後錢莊票號發出的銀票,只不過與銀票不同的是,這些帶有編號的“定額本票”,更像晚清時的銀兩券。相比於米券,定額本票這才是朱明忠的目標,至少是初期目標。
“這定額本票並不僅僅侷限於衙署所轄物資採買,若是商人購買衙署物資亦可用定額本票支付,而且繳稅也可以用定額本票,比如揚州鹽稅徵繳亦會改用軍餉局所發定額本票收取。”
身為戶房司務的王略自然知道這“定額本票”的用途極廣。
“這豈不就是寶鈔?”
傅山詫聲反問時,原本一直皺眉深思的閻爾梅卻搖頭說道。
“非也,寶鈔焉能隨意兌換現銀,而這定額本票卻可以隨意兌換銀,而且寶鈔之法,全在官府以法推行,而定額本票卻僅作為憑付,是為解決行商不便,經略,若是在下所猜不差的話,這行商若是想得定額本票,可直接以現銀往軍餉局兌換,若不然,其又怎麼可能有定額本票繳納稅款?”
不待朱明忠回答,那邊顧炎武就不解的反問道。
“用卿,若是如此,這不過只是將官府左手之銀轉於右手,這定額本票除了方便商旅兌銀又有何用?”
面對顧炎武的不解,已經想通其中環節閻爾梅卻是神情凝重的答道。
“那米券可不也是如此?”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