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克復!
當這個訊息傳來之後,整個南京盡是一片歡騰,現在既然是對大明的將來再悲觀的百姓,也不會有絲毫的悲觀之意,畢竟對於他們來說,從南京克復直到現在,他們已經經歷了太多的勝利。
南京克復、江北克復,再到盡殲十萬所謂“安南”清虜的宿遷大捷,在人們還沒有從那聳立於黃河畔的用清虜首級築成的京觀的震驚中恢復過來的時候,現在又傳來了杭州克復的訊息,他們如何能不對未來充滿希望。
“那杭州城外,築起的可是數萬清虜腦袋築成的京觀!”
在南京城內,每當人們提及京觀的時候,總是顯得神彩飛揚,自宿遷大捷忠義軍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成“京觀”起。對於中國的百姓來說,“京觀”這似乎有些不雅的玩意,卻總會讓百姓們之為興奮。
“京觀高愈百尺!”
這不僅僅只是炫耀武功,對於經歷過滿清屠戮的百姓來說,他們看到的是大仇得報的爽快。
“以德報怨,可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夫子的教訓早就滲透到中國人的骨血之中,或許有些人會叫嚷著以德報怨,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百姓來說,他們骨子贊同夫子的教訓“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那京觀,或許聽起來有些令人驚悸,但是卻讓百姓們為之歡喜,從忠義軍於黃河畔築起京觀,再到現在鄭軍於杭州城外築京觀,這一切無不在向人們傳遞著一個訊號——我們要報仇雪恨!
是的!
十五年的血淚必須要以血來償!
而延平王順應民心築以京觀的舉動,更是讓百姓們為之歡呼,為之雀躍,而對於
延平王本人來說,這同樣也是他所需要的,不過,在他倍覺欣慰的時候,內心卻總有些許遺憾。
“杭州殺敵愈三萬,此役雖是大勝,可是相比宿遷,感覺總是差了許多!”
在甘輝的面前,儘管面上因為浙江的收復帶著喜色,但鄭成功的語氣間總顯得有些失落。
“宿遷之戰,成仁以7萬新卒力拼清虜近八萬勁卒,此戰可謂是驚天地而泣鬼神,實是我大明自建奴謀逆以來,前所未有之大勝,什麼滿萬不可敵,不過只是笑話,相比之下,這杭州城雖說奪下了,可總差了許多啊……”
鄭成功的語氣中帶著些可惜,當然那語氣中卻又盡顯欣賞之意。
“當初第一次見成仁時,只以為他不過只是會耍嘴皮子的江湖郎中,可誰曾想他之悍勇遠甚一般人,手持斬馬重刀力搏數個時辰,成仁之悍勇,實是言語難以形容……”
作為武將,鄭成功從來掩飾對於悍將的欣賞,別說是他,即便是這樣的誇獎之詞落在甘輝的耳中,他也是笑眯眯的說道。
“成仁自入軍中以來,素以悍勇而著稱,主帥如此,其部下又焉不悍勇……”
似乎此時他們兩人對於朱明忠,對於江北完全沒有絲毫芥蒂,可是那眉宇間的此許無奈,似乎也在隱隱的透露出兩人的內心的真實想法。
先是通濟門血戰令其名揚天下,現在再加上這宿遷一戰,朱明忠大有隱隱為大明第一名將的勢頭,便是在這南京,不知多少文人士子為其吟詩誦功,不知多少人感嘆著他的悍勇,傳道著他的忠義。
而相比之下,杭州的大勝似乎顯得有些不夠分量,事實也是如此,杭州守軍不過萬餘人,既便是加上守城的民壯,亦不過兩三萬人,相比之下,朱明忠所面對的卻是七萬餘強虜,一日廝殺酣戰之後,近八萬清虜或死或降,黃河為之染紅,那場血戰可謂是驚天地而泣鬼神,即便是鄭成功在看到戰報時,也曾為之熱血沸騰,更是感嘆著此戰若是換成他自己,換成鄭軍諸將,都不一定能打贏,可朱明忠卻贏了,儘管一戰之後,忠義軍傷亡過半,但這一仗卻從根本上打下了清虜的氣勢。
甚至現在在北方,都有人傳說著“忠義軍滿萬不可敵”,曾幾何時,這是遼東言稱清虜的言語,現在卻全落在朱明忠的身上。
“主帥用命,部下焉敢不用命,成仁練兵確有其長處,可成仁之所以屢戰屢勝,靠的卻是其身先士卒,前幾日蒼水所部下以南昌,李子淵亦的身先士卒,衝殺在前,如此才有南昌城破!”
甘輝出人意料的提到了另一個——李子淵,此人出自忠義軍,曾是朱明忠的心腹,現在更是張煌言麾下頭號悍將,張煌言與江西,屢戰屢勝,靠得正是李子淵所領的五千精兵。
“李子淵此人,背主自立,雖是悍勇,可人品有傷,不可大用!”
搖著頭,鄭成功冷笑道,
“真不知道,未曾想,此等人品低劣之徒居然也拜入錢公門下,與本王係為同門,實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