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回聖駕!
這四字於花廳中響起的時候,只使得花廳內的眾人皆是一驚,無不是驚訝的看著朱之瑜。
朱明忠同樣也是驚訝的看著老師,在此之前,兩人商量的不過只是借朝廷大義進而自立。完全未曾提到迎回聖駕。
而朱之瑜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建議,自然是有他的考慮,如果不是因為朱明忠提到今上在緬甸,恐怕他也不會想到這樣的建議。
“成仁,今上身陷蠻邦,雖緬甸為我之藩屬,可值此神州板蕩之時,若是緬人行惡,只恐今上危殆!到時候我大明必重陷紛亂!”
直視著面前的學生,朱之瑜直接指出了朝廷所面臨危機。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父親所言極是,經略,既然經略已經決定自立,不妨迎回聖駕,一來可憑迎駕之功得以自立,至於這二嘛,若今上返回南京,鄭延平等人自不可能再像現在這般有持無恐……”
“放肆!”
不等兒子把話說完,朱之瑜便沉聲斥道。
“延平為我朝之中流砥柱,焉是你能非議!”
父親的訓斥讓朱大咸,這才意識他的失言之處,或許現在他可以指責錢謙益、吳偉業等官員禍亂南京,但絕不能指責延平王,因為他們皆是延平王的部屬。既便是經略也未曾對非議延平,更何況是他?
“下官失言,請經略責罰!”
“師兄出言為公,下次注意即可!”
不以為意的揮揮手,對於部下非議延平,朱明忠自然不會介意,但必須注意場合,那怕是現在,也需要注意。
“迎回聖駕固然是好,可若是我等平空派人前往緬甸迎回聖駕,今上以及朝中諸臣,又豈會信任我等?”
不願在這個問題上談論下去的朱明忠,自然知道迎回聖駕的可能帶來的諸多好處,且不說迎駕之功,便是有永曆坐鎮南京,到時候矛盾的重心就會從自己的身上轉讓到朝廷與延平王之間,到時候,是永曆享有大義之名,至於鄭成功,到時候只恐他會陷入自己這般困境,其又豈還有精力顧及自己?
不過迎回聖駕說著容易,問題是……永曆願意走嗎?他怎麼可能會相信自己?
“經略,此事不難,前幾日,下官故友屈大均自北南返,目下正於清江,其曾師從陳邦彥,並隨其興義兵反清,兵敗後。後至肇慶,向今上呈《中興六大典書》,授以中秘書,不久因父歿急歸……”
本就有意向經略推薦故友的朱大咸立即抓住向經略推薦起屈大均來。
“其曾得今上接見,且於我大明忠貞不渝,經略可遣其為使,前往緬甸迎回聖駕,只是這一路數千裡,可謂是艱難險阻,且有清虜阻攔,這信使尚且難行,更何況是迎回聖駕,只恐這聖駕難迎啊!”
在朱大咸提及迎回聖駕可能面對的重重險阻時,朱明忠哈哈大笑道。
“這有何難?既然陸路不通,為何我等不走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