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船並不適合海戰的需要!
這才是史司的觀點,已經注意到那三位水軍提督的臉色很是難看,在中國生活多年的他心知,這三位提督也許會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他便連忙挽救道。
“怎麼說呢?應該說中國船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商用船型,因為它使用的獨特的硬帆使得其操作方便,而且所需要的水手數量比軟帆的西洋船少很多,而且在複雜海況下也更加靈活,並且由於使用隔艙設計,抗沉沒也比西洋帆船優秀,而且因為肋材較少,所以其建造速度極快,在廈門的時候,我曾看到你們的船匠僅只用20天的時間,就建成了一艘110英尺大鳥船,這種建造速度在歐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中國船的製造成本非常低,但是由於速度,炮位和防禦的原因,不適合用來作為火炮時代的戰艦,將軍……”
對中國的帆船進行一番恭維之後,史司又轉讓向了朱明忠,看著他說道。
“因為相比之下中國帆船由於比較少使用肋材,所以相對容易被打穿,炮彈造成的傷害會遠大於西洋帆船。同時西式艦船的船體結構的增強也有助於在船上裝備大量的火炮,而不必擔心被密集開火的火炮的後坐力震散架了。而中式帆船的船體結構則無法承受這樣的力量,這也就是中式帆船上火炮數量很少的原因,不是因為不願,而是因為其不能裝備那麼多的火炮。”
說起話來,根本就是直來直去的史司,儘管努力彌補著他之前的話語所引起的三位水軍提督的不快,但是仍然不加掩飾的又一次強調著中式船的不足,從而“推銷”他的設計。
“所以,如果將軍想要建立海軍的話,應該徹底拋棄中式船,選擇西式船,比如這種斯魯普船,它可以裝備12門14門12磅炮,請您相信我,在中國,沒有任何一種中式軍艦可以抵擋他的火炮……”
當然,他並沒有說沒有任何軍艦可以打穿它的船板,畢竟鄭軍的大型海軍上普通裝備有18磅以上艦炮,儘管只有艦艏一門,但卻足以給斯魯普船帶來沉重的打擊,但這並不意味著斯魯普船沒有取勝的可能,因為相比於中國船它的火力更加強大,而且也更為靈活。
這一切正是中國船所不具備的,當然,現在史司並不會這麼說,畢竟他之前的話語已經引起了其他人的不快。
無論是在大明或是在歐洲,有一些最起碼的為人處世的道理是相通的,史司很清楚,如果他的言語得罪了那些提督們,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
“經略,標下看來,既便是這西洋船再強,也不過是船身強,若是經略有意使用此船,不妨將其船帆改成咱們中國的船帆,如此,既可得其船身,又可得我中國帆操作的便利,而且水軍弟兄也更習慣硬帆……”
在軍中混跡多年的李成乾自然注意到經略似乎對這種軍艦很是心動,於是便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而潘子欽這會同樣也於一旁附和道。
“李提督所言極是,經略,若是用這種軟帆,且不說其它,恐怕弟兄們也要從頭學習怎麼操作西洋軟帆……”
原本立於一旁,只是作為史司的助手存的張迪,聽著這兩位水軍提督的話,便主動說道。
“兩位提督所說的這種船,在廣東便有,在廣東的澳門便有西洋人建造一種類似的船隻。它有中式帆裝和西式船身,比傳統中式帆船快,比西式帆船需要更少人手,建造維修也較簡易。而且在廣東過去也有船商自行製造這種船,而且鄭家水軍之中,也有這種船,不過因其是商船,所以船肋很少……”
對於史司身邊的這個年青人提到的這種船,朱明忠當然聽說過,在後世稱其為“老閘船”,又名“鴨屁股”,本質就是葡萄牙人來了中國近海給西洋船換上了中式的硬帆。在鴉片戰爭之後,清軍的軍艦大都是這種“老閘船”,而且被稱之為清軍最好的軍艦,儘管他們遠無法同歐洲的軍艦相比。
不過,對於朱明忠來說,他所需要是一隻面向未來的海軍,自然不會因為船員習慣硬帆,而選擇接受無法應用大型軍艦上的中式硬帆,畢竟未來的海軍,肯定會有大量的大型戰鬥艦,並且將會以他們為核心,而不是由一群小木船組成。
“軍艦越大,這硬帆就越顯不便,現在十幾門炮的小船還可以用硬帆,可若是將來建造擁有百門大炮的軍艦,到時候難道還用硬帆嗎?”
經略的反問讓王安民詫道。
“百門大炮?”
“百門?這怎麼可能?”
在李成乾等人的詫異中,朱明忠並沒有回答他們的疑惑,而是把視線投向了史司,而史司則頗是驕傲的說道。
“怎麼不可呢?早在20幾年前,英國就已經建造了擁有104門大炮的“海上君王”號,而我當年就曾隨老師參與過它的建設!”
在提到老師的時候,史司甚至刻意的挺了下胸膛,臉上完全是一副頗為驕傲的模樣,然後史司又補充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且軟帆最大的優點是其所能懸掛的帆的面積會遠遠超過了中式帆,因此在航速上的優勢也明顯優於中式船。在海戰中,速度高意味著船隻的靈活性也更高,可以更快的搶佔有利位置對敵方艦船實施炮擊!而如果採用硬帆的話,因為速度的原因在海上炮戰中,中式船很難搶到上風,即使是在下風處也很難跑掉。而且中式船的靈活性也不如西式船,另外相比中式船西式加大長寬比意味著增加單側船舷長度,在同一層火炮甲板上可以承載更多的火炮,也就是說增加了武器的火力密度!所以說中式船的速度,靈活性,武器密度和西洋船比較都處於劣勢……”
當然,最後心知必須要照顧這些人面子的史司並沒有忘記提出西洋船的缺點。
“當然西洋帆也有幾個劣勢,大量使用優質木料作為肋材導致西洋船的造價遠遠的高於中國船,而且西洋軟帆相比中國硬帆還需要更多的水手,中國船寬體,穩定性好的特點使得它能裝載更多的貨物,當然也能裝載更多的人員。也正因如此,中國船更適合作為區域內的商船,而不是軍艦,如果將軍有意發展海外貿易的話,應該選擇中式船,而不是西式船。”
明白這個時代的人們一時間,肯定無法接受中國船並不適應火炮時代海戰的朱明忠,看著若有所思的李成乾、潘子欽以及王安民三人,便笑著說道。
“史司,其實現在談論海戰,還有些太早了,畢竟眼下,清虜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而清虜並無海軍,可以這黃河……”
朝著門外看了一眼,朱明忠語氣嚴肅的說道。
“這黃河是攔截清軍南下的第一道防線,所以,我需要一種適合在黃河上作戰的軍艦,這種軍艦應該像西洋船一樣,擁有數量眾多的硬木船肋,可以抵擋12磅火炮的近距離炮擊,當然,它還需要適合在內河作戰,所以我的想法是……”
朱明忠拿出了一張紙,那張紙上繪製著一個有些簡易的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