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當初答應他們出門尋找影卓然,龍天駒不過是確定他們必然無功而返,省得終日愁苦,去散散心也好派遣悲傷!反正兒女從小養尊處優,根本不可能忍受行走江湖的辛苦。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兒女對辛苦艱難的忍耐力遠遠超過自己想象,甚至還誤打誤撞上了龍清一的祭日鬧劇,這一切都讓他這個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大變!
況且那之後龍天駒略顯氣急敗壞的強迫孩子回家,更加凸顯了他的膽怯,讓孩子很難認為父親只是單純的關心自己。所以當他們回到家之後,不僅絲毫沒有感受到長久辛苦之後的輕松和溫暖,反而覺得更加壓抑!變得開始深居簡出,基本上連吃飯都只是兄妹倆相依為命的姿態。
多少次,龍天駒發現自己的突然出現會讓兒女彼此的互吐心聲戛然而止。本來的那點甜蜜,也變成了陌生的禮貌!
龍天駒感到很心痛!但卻沒有勇氣去挑明,因為他無法面對可能引來的反詰。並不是無法回答,而是整件事根本不會有一個讓所有人都能釋然的解釋!
要否定龍清一,一個死了將近三十年,而且活著時候人緣也很差的人並不困難。可今時今日那卻也等於同時否定了江湖上大多數的人,甚至其中更多還是多少年來對自己卑躬屈膝的人。
承認自己與“兄弟”之間的私怨?那麼人都死了那麼久,豈非等於承認自己心胸狹窄?而且兒女那段日子一定已經聽說了很多自己的所作所為,如果自己承認了一件缺點,其他的又該如何去彌補?
和世上絕大多數父母一樣,龍天駒從孩子小時候就一直灌輸他們許多仁義道德。可遲早一天,當孩子們終於長大了,他們會發現父母的所作所為和他們教導自己的完全不同。因為他們的口是心非,不可避免的讓孩子開始懷疑彼此之間的親情!
平心而論,這的確是個很大的難題!我們都明白這個世界有多現實,利益重於一切,情義私許並不為過,但那範圍的確太窄了。誰能有勇氣從孩子生下來就告訴他們這個世界的真面目?以及自己,和孩子長大後必須知道的人性真相?
問題是我們無法阻止事實的必然發展,無法避免孩子終於要親自面對世界的那一天。試問,當我們有一天為了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被摑了一巴掌,哭訴自己如何的疼愛他們,如何從小教育他們應該孝順自己的同時,如何他們解釋我們自己榨幹父母畢生心血的實際行為?
不過,龍天駒雖然沒有勇氣對孩子說出自己真實面目的勇氣。但卻可以為孩子的懂事覺得安慰,因為龍卓盛和龍卓茵兄妹雖然對父親有那麼多的疑問,卻從來都不願意真正去觸及那些痛處!但這何嘗不也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勇氣面對事實?不敢去認清父親的真面目?
但事情既然被看清了,也就意味著無法改變。雖然彼此都可以不去觸及表面,卻也無法從心裡真正回到從前了……
家事也好,公事也罷!解決不了只能擱置時間和命運,但現在龍天駒對江湖首先就面臨著一番抉擇!
由於四天下封印並未徹底消失,所以現在能進入人間的妖異還沒有太多高手,但僅僅龐大的數量已足夠令天下大亂。因此只靠仙界各派,以及武林各派的各自為政,顯然已不能應對目前的危機了!
所以作為武林盟主龍天駒不得不思考是否要站出來住持武林同道共同抵禦妖異的侵害?
的確!繼續放任妖界肆虐是可以消耗敵對勢力的實力,但自己首先勢必會落人口實,而且萬一仙界佔據上風,自己這個武林盟主就會變得可有可無!
但要行動的話,自己顯然是沒有什麼好處可以撈到,甚至必然會成為仙界的附庸。無論如何,除妖這種事總不能指望仙界聽從凡人的指揮吧?
況且因為龍清一的事,仙界各派多年來對龍天駒頗為不屑。而且他手下真正精銳的力量還不能在人前顯示,等閑對待又必定寸功難見,自己武林盟主的臉面恐怕會蕩然無存!
此刻龍天駒不禁感到有點羨慕龍清一了,因為當年的龍清一的確才華蓋世,智謀深遠,雖然這並不能當做他可以號令天下的必然因素,但說到底也是事實!
因為如果當年龍清一不肯重回師門,不肯重新戴起那“無憂少仙”的高帽子,仙界各派又豈會支援他?江湖群雄豈會追捧他?
如今,龍天駒沒有那麼大的靠山,他只能憑一介凡人的身份去選擇為或不為。就好像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的空城計,他明白對方依仗的是一國之力,而自己終究不過一君使役。所以敗未必損,勝亦難賞,甚恐兔死狗烹!
因此,有人說“良臣擇主而事”!這的確是很考驗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