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說出了我多年來看三國的一個疑問。
看到一句話:
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20歲覺得曹操厲害我能理解,挾天子令諸侯,擁軍百萬征戰天下,風頭無盡。
40歲覺得司馬懿厲害也能理解,隱忍善謀笑到了最後,天下歸了司馬家。
60歲看劉備最厲害?
這個,沒能理解,劉備有人望所歸,有能臣名將,但最後國滅,身邊的朋友將領也都沒能保住。
從用人和留人心上說確實厲害,但怎麼說也不能達到比曹操和司馬懿強達到“最厲害”這個評價吧?
對比其他一流人物,劉備的家庭只給了劉備一個天子姓和門口那顆長相奇特的大樹。又是單親,和母親相依為命賣草鞋為生。出身一無所有。
但是,他從開始就以取天下為目標,遇到什麼挫折,在多麼難的境遇下都沒有變過初心。
半生戎馬奔波,年到半百,還寄人籬下,寸土未有。
在劉表的荊州痛哭自己年華已逝,脆弱的像個孩子。但是擦乾淚,我們看到他對目標的堅持毫不動搖。
就好像他早知道自己生前絕對能成功一樣。
他用超一流的努力和堅持,硬生生改變了自己不入流的命運,把自己強行拉高了幾個檔次,成為那個時代超一流的大人物。
如果不是拼命的堅持和努力,我們就不會在史書上看見這個名字了。連跟別人和傳都不配。
01
公元201年,也就是建安六年,上帝和劉備開了個玩笑。
曹操大軍來攻,新得不久的汝南隨即陷落。
劉備又一次成了喪家之犬。
之所以說“又”,因為在這之前,他就已經飽嘗失敗之苦了。
年輕的時候,他和曹操、公孫瓚等人一起打黃巾,曹操、公孫瓚已經成了一方諸侯,他還只是個縣令,手下沒兵又沒名氣;
好不容易有機會入主徐州,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巔峰時,卻被呂布偷襲,徐州和家眷都丟了;
向呂布求和後不久,又被呂布打敗,他不得不投靠曹操;
原以為曹操能幫他出頭,沒想到再次敗於呂布,又一次丟了家眷;
直到曹操親率大軍前來,才打敗呂布,劉備隨曹操回許都,在這期間,他愛上了種菜;
與曹操煮酒論英雄被嚇出一身冷汗後,曹操派劉備去攻打袁術,劉備趁機重新奪回了徐州,可惜沒多久又被曹操打敗,這次不但家眷,連關羽都丟了;
……
每一次都輸得底朝天,每一次都輸得乾脆利落,這就是劉備顛沛流離的前半生的最直白寫照。
轉眼間,他已經四十歲了。四十歲之前,他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寄人籬下,屢戰屢敗,依然手無寸土,流離四方。
孔子老先生曾經寫過一篇10萬+爆文《所謂鹹魚,就是指四十歲還不成功的男人》。
他指出,四十歲還沒有成就的男人,一輩子估計也就交代了,這個觀點博得了各個時代人們的廣泛認同,深入人心。
很不幸,劉備就是這樣一條鹹魚。
40歲的劉備,一無所有,前途茫茫,假如時間停在這一刻,他只是一個才能平平、飽受恥辱的不安分子。
如果讓劉備總結一下他的前半生,估計他會這樣寫:
年輕人不可不看之創業的十大陷阱,血淚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