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父母讓小華回國進行調整。可他在家幾乎不出屋,天天貓在臥室裡上網玩遊戲。吃飯甚至都是奶奶一口一口喂,和母親的情感連線除了轉賬記錄,其他資訊寥寥無幾。
小華的故事給更多父母敲響的警鐘就是——慣子就是殺子!無論婚姻狀態如何,無論事業多忙,無論生活怎樣,父母都應該多注重對孩子精神層面的富養,鍛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物質取代不了陪伴,別讓無邊界的溺愛毀掉孩子。
很認同這樣一句話: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美國總統在當上總統之前,是有名的地產大亨。即便這樣有錢,他對孩子們卻要求很嚴格,孩子們的零花錢需要打工掙,他只提供生活費和教育費,連電話賬單都要孩子們自己付。
小時候大女兒伊萬卡和親生母親一同外出時,母親給自己買了商務艙,而給女兒只買了經濟艙。女兒想升艙,母親告訴伊萬卡:
“想坐商務艙可以,但你必須用你自己的錢買。否則只能坐經濟艙!”
這樣的教育使得孩子從小被培養出獨立的經濟意識。
伊萬卡曾告訴媒體:“我不得不去掙錢,因為除了學費外,其他一切生活開銷都得我自己支付。”
還是從6歲開始,伊萬卡就開始學炒股,學自己理財,上高中時當模特打零工自己掙錢。大學畢業後,也沒有直接進入家族企業,而是憑藉自己的力量去闖世界。
她先是去了房地產公司學習房產業務,後來又跳到另一家鑽石公司推廣珠寶品牌,後來有了經驗後開設了自創品牌,為她後來進入龐大的家族企業奠定了基礎,在父親的總統大選期間,集美貌與智慧集於一身的伊萬卡還成為了父親的堅強後盾,積極幫父親拉選票。
父母可以幫孩子一時,但是幫不了孩子一世,放手讓孩子在外面去闖蕩,知道生活的來之不易,不斷試錯調整自己,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這才是父母者對孩子最深沉的愛。
最近,有朋友向我吐槽,說她壓力好大。
原來她孩子在一家名校就讀,成績平平,而她母親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有時一天會給女兒打好幾個電話,叮囑女兒要多和老師溝通,讓孩子的成績能提高。
其實她的孩子我也見過,除了成績一般,其它都還好,不僅人很陽光,自己的學習、生活也安排得挺好。
如果孩子有著自己的既定軌道,而父母或長輩以愛的名義,把自己的希望強加於孩子身上,想讓孩子順著自己的期待成長,這樣只會讓孩子的教育問題變得錯綜複雜起來。
而我的另一位朋友,她的母親顯然就要心大很多。
自從朋友生了孩子,從孩子出生到現在都是她和老公自己在帶,她母親從來就是不管不問,雖然非常累,但朋友很善於調節,她家裡的花草養得很好,累了的時候就侍弄侍弄花草,調節身心。慢慢的,朋友的育兒經驗越來越豐富,人也變得越來越能幹。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成長和發展就需要母體分離。
喜歡一咬成癮:丫頭,血很甜請大家收藏:()一咬成癮:丫頭,血很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