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她徹底將青色的寶劍抽出,靈璧半身浮在空中,發絲無風自動。寶劍中的威壓此刻升到了最濃,竟然逼得掌櫃和其他人從心底盤旋而起一股敬畏之情。
晃了晃手裡的缽盂,寒松眸子一暗,抬頭視線落在靈璧的身上。
北山寺也有定好的路線,雖說和靈璧地圖上標出的有些不同,可畢竟終點在一處,總歸會有重合交集的地方。他就是在其中一地碰到的靈璧,當時靈璧身穿玄色金邊披風,是男是女看不清面容。
其實是男是女都無太大瓜葛,對於出家人來說,他們都只有一個稱呼,施主。
本應心如止水的寒松不知怎麼,朝著這位施主多看了一眼。
不論是凡間的僧人,還是修仙的和尚,一天之內都只能化七次緣。化不到,餓著。化到了,缽盂裡施主給了什麼,都要受著。
佛修早已辟穀,自然不用化吃食這類東西,可今日寒松卻也已然化了六次。因為他需要一顆中品靈石,來作為進入金盃秘境的潤杯費用。偏偏出門前大和尚,也就是方丈,只給了他一個缽盂。
“方丈,靈石呢?”
彼時的寒松從未出過山門,對方丈的行為非常不解,難不成這個木質的缽盂裡會長出靈石嗎?但用靈識試探一番後,寒松發現這就是一個普通的木頭疙瘩,別說長靈石了,連蘑菇都不長的。
方丈高深莫測,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不似頭頂那般光禿圓滑,方丈的胡須甚是茂密。
“佛為化緣而來世間成佛,佛雖入滅,化緣未絕。”
“方丈,我是護寺的武僧,學問做的不太好。”
雙手合十彎下腰,恭恭敬敬的朝方丈行了禮,寒松道:“求方丈點撥。”
大和尚的手覆在了寒松的戒疤處:“靈石咱們寺中沒有,你去找沿途遇到的道友們化緣吧。”
放在凡間,還有尋常百姓來廟中進佛上香。然在修真界無人敬佛,修士們只想自己得道成真仙,故而北山寺的佛修們日子過得甚是清貧。寒松一路上每天都會找自己遇到的七位修士化緣,但他開了無數次口,卻沒有一位施主願意結這份善緣,佈施他一顆中品靈石。
身穿玄色金邊披風的這一位,是他今天遇到的第七個道友。眼看距離金盃秘境只剩兩三日的路途,若再化不到靈石,寒松可就進不去了。
即便出家人心如止水,和尚現在心湖裡也起了波瀾。
為防這位也不想結緣,寒松坐在原地,睜開慧眼遙遙的望向了身穿玄色披風的人。和尚我先示好,道友總不會再拒絕了吧?
可誰知因果看出來後,寒松先是眉頭一皺,對結果有些驚訝。立刻將靈石的事情拋到了腦後,緊緊跟在了道友身後,一起調轉方向換了新的路線。
當時的視象裡,靈璧此去必有一場劫難,若無人相助,是要身死道消的。然而眼下在寒松看來,女菩薩別說身死道消,恐怕連根汗毛都不會傷到。
金丹修士身上帶著如此厲害的法寶,怎麼會吃虧呢,難道是自己的慧眼不準了?再說,北山寺幾位被選來的和尚,回去的時候都說全無危險啊。
寒松單手豎在胸前,默默唸了幾句清心的咒語,待心緒重歸平靜之時,睜開了雙眼。業浄六根成慧眼,若為佛時,可前後通曉五百年,無見無不見。他還未成佛,諸多的事都看不破,不過看看眼下還是足夠的。
澄明的視線落在了靈璧的身上,寒松本來黑白分明的眸子,忽的染上了幾分血色。
木頭做的缽盂,和裡面盛放著的中品靈石碰撞,發出清脆的響聲。將缽盂和靈石一起收入虛空,寒松轉身面向酒館門外,禪杖咚的一聲敲在了地上。袈裟被風牽起邊角,目光冰冷彷彿高山上終年不化的皚皚白雪。
因果未變,靈璧命裡仍有一劫。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何況女菩薩與貧僧結了善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