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劉進便提起筆來,他思索了一下下筆道:“朕代大漢皇室、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大將軍府,並九卿各部署,甚為悲痛告大漢百官將士百姓:富民侯田千秋病逝於長陵,享年八十六歲。
田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齊諸田徙長陵。千秋為高寢郎。
昔年朕父為衛太子為江充所譖,不得已捕殺江充控長安以自保。後孝武皇帝入建章宮。朕父孝康皇帝負荊請罪。孝武皇帝令朕父孝康皇帝囚太子宮以自省。時,廢太子之聲甚為喧囂,朕父孝康皇帝及朕皆惴惴。
然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是時,上頗知太子惶恐無他意,乃大感寤,召見千秋。
至前,千秋長八尺餘,體貌甚麗,孝武見而悅之,謂曰:‘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立拜千秋為大鴻臚。數月,遂代劉屈氂為丞相,封富民侯。
此後數年兢兢業業,輔孝武皇帝政。
千秋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稱,逾於前後數公。初,千秋始視事,見孝武皇帝連年治獄,誅罰尤多,群下恐懼,思欲寬廣上意,尉安眾庶。乃與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壽頌德美,勸上施恩惠,緩刑罰,玩聽音樂,養志和神,為天下自虞樂。
後歲餘,孝武皇帝崩,孝康皇帝初即位,千秋居丞相位,謹厚有重德。每公卿朝會,孝康皇帝謂千秋曰:“千秋受先帝遺詔,今朕治內,丞相治外,宜有以教督,使朕毋負天下。”千秋曰:“唯陛下留意,即天下幸甚。”先帝時,匈奴外患未滅。此前連年災禍,戶口減半,海內虛耗之狀況殊為急迫,千秋殫精竭慮,執政安民,國本稍有恢復。訖先帝世,國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實。
待朕登基,千秋激流勇退,請辭以淡泊明志,朕數挽留,千秋終不應。
此高風亮節,朕感念之。
今朕親書訃文以表千秋之功,大漢百官、將士、拜相當共哀之。”
此訃文寫完,劉進將其交給張安世道:“伱再給朕潤色一番,明日便發至《大漢日報》。”
“唯。”張安世應了一聲。
此事安排下去,劉進也沒什麼心情在做什麼公事了,便嘆息一聲直接休息了。
第二日一早,故丞相富民侯田千秋去世的訊息便隨著劉進親手所書的訃文刊登在《大漢日報》之上傳遍了整個長安城附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大家紛紛討論著這去世的老丞相。
對於丞相田千秋,這群人還是很有感情的。
在他上任之後,漢武帝便頒佈了《輪臺詔》,整個國家便開始休養生息,生活條件開始慢慢的恢復起來。
在漢武帝去世之後,劉據登基,百姓生活進一步提高,用劉進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很多事情都是皇帝安排,然後由丞相府組織九卿各部、各郡國進行實施的。
因此對於田千秋任丞相期間,很多人也不陌生,而且對其評價頗高。
不少人對於田千秋的去世感覺到惋惜。
第二日,劉進剛剛起來,已經升職為中書謁者令的弘恭走進劉進的房間,躬身向劉進行禮道:“陛下,長樂詹事求見。”
長樂詹事乃長樂宮的大總管,負責皇太后一應諸多事務。
劉進一聽長樂詹事前來,趕緊道:“令他進來吧。”
“唯。”弘恭應了一聲下,令長樂詹事進來。
長樂詹事進屋向劉進拜道:“臣長樂詹事胡定國拜見陛下。”
劉進擺擺手道:“不必多禮。皇太后可有何事?”
長樂詹事方才起身道:“陛下。皇太后聞富民侯薨,甚為悲痛,言道‘若非田卿上書孝武皇帝,先帝及予定當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