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考校琅琊王
第二日劉進早早起來回了未央宮宣室殿,尚書令張安世已經到此了。
劉進首先安排了傅介子即將出使西域之事,緊接著又安排了護鄯善以西使者介紹原太僕上官桀在西域的情況。
待安排完這一切,劉進方才詔琅琊王太傅蔡義帶著劉病已前來。
而趁著等待蔡義、劉病已前來的這段空隙,尚書令張安世也見縫插針給劉進講述了一番給《大漢日報》來信關於在《大漢日報》開闢的人才選拔考試大綱內容的意見。
不少人表示《大漢日報》僅僅在長安及長安周邊郡縣發行較為廣泛,然除長安之外各地能夠看到《大漢日報》的較少。
且有時候即便是看到了《大漢日報》也比長安地區晚一個多月甚至兩個月。相比大漢附近的郡縣,對其他郡縣來說頗為不公平。
這樣的意見劉進早已經預料到了。
然而面對這樣地域之間的不公平,劉進依舊採用瞭如此措施,其自然是有原因的。
其一,因為人手緊缺,且劉進基於統治穩固以及打擊大地主階級的想法安排,要強力推行科舉制,但目前時間倉促,劉進覺得能將公平籠罩在長安城附近的諸郡縣就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其他地方的郡縣,劉進也無能為力,只能期待下一次科舉的時候處理解決地域之間不公平的事情了。
其二,除上面這個原因之外,劉進還存了打擊山東儒家勢力的心思。
要說文風最盛的地方是哪裡?
那自然是孔子的老家,山東地區。
無論是詩、書、禮、樂、易、春秋,大師多出自山東各郡國。
儘管儒家現在雖然已經不處於獨尊地位了,且在劉進的數次捶打之下,聲勢相比較獨尊時候的威風,現如今已經頗為狼狽了。
然儘管再狼狽,但如今依舊是社會上第一大學派。
而儒家的大本營便是山東各郡國。
而儒家的“治世”之理念要求著自己學派的人必須參與到社會治理之中。
因此求仕途在儒家學派之中便是第一要做的事。
如今行科舉,這群儒生在“治世”的理念影響之下,定然務實的學習考試的內容,然而將來當了官,未來在自己崗位之上是不是傳播儒家思想,這就不好說了。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劉進決定偏愛一點長安周邊地區的郡縣,打壓一下山東各郡國也是極為正常的。
“嗯,不必理他便是。世間豈能有絕對公平之說。”劉進看完信件,擺擺手說道。
張安世聽此也點了點頭。
兩個人又閒聊了一下報紙的情況,外面今日當值的奉車都尉史玄前來對劉進拜道:“陛下,琅琊王太傅蔡義、琅琊王劉病已接已經到此了。”
“快領他們進來吧。”劉進點了點頭。
沒多久,一個稍高一些個頭的男子和一個個頭不算甚高的小孩到了殿上。
兩人分別便是蔡義和劉病已。
“臣,琅琊王太傅蔡義見過陛下。”蔡義躬身拜道。
“兒見過父皇。”劉病已也隨著拜下。
劉進點了點頭道:“不必多禮。且坐下吧。”
“謝陛下父皇)。”兩人方才起身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