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的施行有重要意義,別人不瞭解,劉進還能不瞭解嗎?
在後世,這種制度從隋唐時期開始施行一直到最終結束,施行了一千二百多年,可見其生命力多麼的強大。
為何其生命力如此強大?
那是因為科舉制度是劉進所知曉的,後世的封建時代所可能採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擴充套件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治階級。特別是唐宋時期,科舉制度正當發展成熟之初,顯示出生氣勃勃的進步性,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
尤其是唐朝正式成型之後,這種制度為唐統治者招攬了人才,為社會下層民眾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動搖了門閥制度,擴大了統治基礎,推動了文化的發展。
據劉進所知,其上一世的唐朝時候的唐太宗看到新科進士一個挨著一個往外走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便是上述重要意義的體現。
這個時代,雖然經歷了秦朝軍功制度的影響、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及西漢求賢取士的影響,很多底層人也能一躍而起,湧現出一批如衛青、公孫弘等布衣將相。
然而,其社會流動性依舊是不那麼順當。
如李廣的李氏家族。其祖宗乃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著作《史記》的司馬遷,其祖宗在夏商周時候便是世代史官,到了司馬遷這一代,仍舊擔任史官。可見即便是有部分佈衣將相能出人頭地。但在這種表象之下,階級固化依舊根深蒂固。
而據劉進所知,在施行科舉制之後,造成的社會流動可就不一般了;科舉的一整套嚴密的考試程式和制度,使應考之人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這對於調動人的積極因素,廣泛蒐羅人才,有著無可辯駁的優點。以考試取士,權在國家,考取者無私恩,黜落者無怨恨,亦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政治的清明。其相當的開放性和一定程度的競爭性,造成封建社會的人才流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些平民透過科舉考試可以上升為統治者;同時也可能導致另一些官宦子弟不學無術,因科舉失利而淪為平民。其推動了不同等級成員之間的流動,為後世的歷代統治者甄拔了一批又一批的臣僚百官,對整個華夏民族,封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眾人紛紛思考了一番,蓋因其乃是一新事物,便是又長遠眼光的人能夠看到科舉制的很多優勢,以及從宗族考慮,有什麼危害。
然終究對科舉制的重要意義,依舊不是特別清晰,因此也不敢多言語。
而更多的人則是被劉進之前所降低的蔭官條件的好處給收買了,同時目光也並非那麼長遠,自然對劉進所提及的科舉制度沒什麼意見。
眾人紛紛討論一番也沒討論出一個所以然來,紛紛不再說話。
劉進趁熱打鐵對眾人開口說道:“諸位可還有意見?若無意見便依照此四條選拔人才,補充國之棟樑如何?”
眾人又相互看了看,紛紛拜道:“皆依照陛下所言。”
劉進聽此,微微頷首道:“此事便如此定下。
丞相、御史大夫。”
“臣在。”丞相桑弘羊、御史大夫趙過二人應道。
劉進道:“你二人總覽全域性,負責此次人才選拔之事。”
二人應道:“唯。”
“奉常、光祿勳、宗正、大鴻臚何在。”劉進再次喊道。
奉常張賀、光祿勳馬通、宗正劉德、大鴻臚蘇武紛紛應道:“臣在。”
劉進吩咐道:“光祿勳馬通當負責從士卒之中選拔人才補充朝廷官員之事。
宗正劉德當負責諸劉宗室選拔人才補充朝廷官員之事。
大鴻臚蘇武當負責蔭官選拔人才補充朝廷官員之事。
奉常張賀當負責科舉選拔人才補充朝廷官員之事。
官員質量關乎我大漢江山社稷,極端重要。
諸位當秉承公心,公平公正,令真正的德才兼備之人才脫穎而出,為我大漢效力,令我大漢繁榮。”
喜歡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請大家收藏:()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