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三十九章 科舉制

第二百三十九章 科舉制 (第1/3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奮鬥在貞觀 三國:開局自爆身份,這天下穩了 靖康前夜,我成了鄆王趙楷 駙馬乃紅顏 紈絝修煉手冊 三國:我曹家長孫,開局毒翻赤壁 亮劍:我被李雲龍拜為大哥 大唐順風鏢局 帶著軍火庫到大明 山賊票號 人在三國,開局自爆穿越者身份 戰神文鴛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第239章 科舉制

當年劉據為皇帝的時候,實施了諸如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清掃糧商等政策,其政策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利益,礙於最近皇帝劉據所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在眾儒生看來,實在是禍國殃民之道,因此當年各地儒生群情激奮,不少賢良、文學帶頭,紛紛要求辯政。其用意乃是效仿當年七國之亂,眾諸侯王名頭都沒直接指向皇帝,而是用“清君側,誅晁錯”的口號。

一群儒生用的“謫亂臣,用賢良”的口號給劉據上奏,多有指責三公九卿仗著親近皇帝的權力,進獻亂政,導致國家產生了一些問題,要求辯政。

然而,這群賢良文學做夢也沒想到劉進辯才無雙,竟然舌戰群儒,直接經這次辯論變成了討伐賢良文學只為門戶私計這樣一批極端自私之人。

並引得道家、法家等學派等早已經對儒家不滿的眾學派下場對儒家窮追猛打,廢除了漢武帝“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政策,令儒家再也不復此前的強勢地位了。

然,賢良文學乃是察舉制和徵辟制人才來源的最主要途徑。

儒家在理論層面已經不再佔據大漢的主導地位了,且選拔出來的賢良文學們已經被打成只為門戶私計之人,這察舉制和徵辟制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處於半廢狀態了。

朝廷一年兩年不進新人還行,三年五年不進新人,定然影響三公九卿及各郡縣的政事。

大鴻臚蘇武便是在此背景之下提出來了人手不足這個問題的。

待大鴻臚說完,一下引得各部負責的公卿共鳴。

大司農霍光與蘇武兩人並非一個派系,此刻也站出來對劉進說道:“陛下,大鴻臚之言甚是,我大司農府上如酒榷、平淮、鐵官等人員雖目前尚能運轉,然自先帝時候便只少人而不進人,恐怕時日一長,各部便陷入無法運轉之境地。”

“對,我廷尉亦是如此。”廷尉楊信也附和著。

其他就九卿也附和說著。

丞相桑弘羊、御史大夫趙過也紛紛點頭。

劉進見眾人如此,便知曉恐怕是真的缺人了。

他微微頷首道:“諸位述求朕已經知曉。政事處置自然離不開人手。朕盤算了一下自先帝至此,尚未求賢。

此前賢良文學搞出‘謫亂臣,用賢良’之鬧劇。我大漢寧願官職空缺也不可用此等只為門戶私計之人。朕以為便不可再用此前察舉及徵辟之法。諸位以為如何?”

察舉制和徵辟制對誰最有利?自然是儒家!

而朝中的這群三公九卿們,已經不像是漢武帝時期了,盡皆出身儒家。

其來源雜亂,有道家、兵家、法家,當然也有儒家。

然儒家現在在朝中的名聲已經和孔子描述的“累累若喪家之犬”無二了,早已經在朝中夾起尾巴做人了。因此也不敢說話。

倒是丞相桑弘羊提問道:“陛下,若不行察舉及徵辟,當如何選拔人才?”

劉進很早就已經謀劃了,然而一直沒有機會實施,現在時機已到,再拖下去就不合適了。

當即劉進說道:“朕以為其途徑有四。一為從士卒選拔規模當擴大。”

漢承秦制,軍功制也被漢朝繼承了,從有功計程車卒之中選拔人才一直未曾斷絕。

如建章衛、期門衛、羽林衛等屬於光祿勳的郎官,均是從六郡良家子中選拔,然後轉崗走上仕途。而且這些士卒也並非是莽夫,一個個的也是識文斷字,誦讀詩書的。

甚至有相應的規定,讀書識字達不到考核標準,都不允許升遷,因此他們的素質都不低,用起來也頗為得心應手。

因此劉進提出此意見,眾人相互討論了一番,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劉進接著說道:“其二為蔭官。諸位,朕以為當擴大蔭官範圍。

千石以上皆有資格,其推薦子侄當設定一番考核,若透過考核,便可入仕林,為國效力!”

這話一說,眾人興奮起來,對眾人來說這可是皇帝發福利啊,只要千石以上,便可蔭其子侄。

雖然之前也蔭官,然其規定為“即“吏兩千石以上視事滿三歲,得任同產若子一人為郎”。

而劉進這一下便擴大了蔭官範圍,從兩千石直接下調到千石,而且從原來的“子”,一下變成了“子侄”,眾朝臣都沸騰了。

劉進此舉乃是買好眾官員,為後面劉進真正想要施行的選拔制度做準備。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