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決意東巡視察
然,劉進卻說道:“此且先用著,傳詔,將此物給蒸汽機改良部,令該部就利用蒸汽機為動力,對此物改良進行鼓風。
另,將此物給大司農霍光,待少府鐵匠將煉焦之法試驗一番,若是可行,將煉焦之法一併報至大司農霍光處。”
沒錯,對於蒸汽機的研製,劉進相當重視,專門安排建設了數個研發團隊對蒸汽機的改良進行研發,且有一個管理機構,劉進命名為蒸汽改良部,由劉進表兄史高負責,且劉進設想下一步將此改為科學院。
“唯。”早有在劉進身邊候著的尚書郎聽劉進吩咐,前去安排相應事情去了。
待事情安排完畢,已經有另外一尚書郎報著一大摞奏疏來劉進處,等著劉進進行批閱。
劉進皺眉,但卻也不敢怠慢,甚至不敢敷衍輕視。
許多時候,奏疏之中的內容頗為細碎,多是一些看起來零零碎碎的事情。
然劉進卻知曉,作為皇帝,批閱奏疏乃是其職責,也是其發號施令的重要工具,若是奏疏的批閱權都不重視,施行“外包”,恐怕時間一長,這皇帝的權力也“外包”出去了。
因此即便是奏疏他覺得很細碎,但卻也絲毫不敢有假於他人的念頭。
正批閱著奏章,然其中一個奏章卻令劉進敏感起來。
右扶風來報,其疆域內,有一段黃河支流的河流河水解凍後卻發現河水變黃了。
此時的黃河尚不叫黃河,直接被稱之為“河”或者“大河”,其水尚且清澈而非和後世一般泥沙俱下,其色發黃。
其變黃的原因也是從這個時代開始一點點的出現的。
先秦時期,甚至到了劉進這個時候,黃河中上游地區生態環境還是不錯的,有大量植被覆蓋,所以水土流失不是很嚴重。
此時,因很多遊牧民族生活在黃土高原,對植被的破壞非常小。
其中匈奴就佔據了黃河中上游的大片土地。
然劉進的爺爺漢武帝劉徹任用衛霍,一舉打掉了匈奴的囂張氣焰,闢地千里,將黃河中上游大好的土地給奪了過來。
奪過來自然得需要人守著,因此漢武帝向此處遷徙了數量眾多的漢人。
眾所周知,漢人的技能都點在耕種上了,甚至戰鬥技能都是依託耕種為基礎到點上去的。
因此大漢民族來到草原、叢林地區生活,不可能再去學習怎麼放牧、狩獵,還要以耕地為生,所以擼起袖子大幹一場。
原本的森林草原,很快就變成了一塊塊良田。隨著農業的迅速發展,人口也得以增長。
武威、北地、朔方等甚至已經由邊地變為大漢腹地的趨勢了。
除此之外,帝王的宮殿、都城、陵墓等土建專案均需要大量的木材。
從哪裡弄合適?
自然是黃土高原上的原始森林最為合適了。
如此,黃土高原的環境更加的惡化。
現在大家都知曉,黃河變黃的原因乃是水土流失嚴重。
但在這個時代,卻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原因。
因此聽得黃河支流有變黃的趨勢,劉進當即敏感起來。
他將此奏疏圈閱起來,對身邊的尚書郎吩咐道:“你且安排一下,令大河干支流流經的各郡縣將大河的水文情況報至尚書檯,朕要檢視一番。”
“唯。”在劉進身邊伺候著的尚書郎應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