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重新奪取朔方。
此後的數年,更是衛青的高光時刻,襲殺匈奴諸人無算。
而衛青的高光尚未散去,霍去病又橫空出世了,年少的霍去病初次領兵便一萬騎兵出隴西,越過焉耆山一千多里,斬獲匈奴首虜八千多,獲得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像。後又夏日出兵,出隴西、北地二千里,打過居延,攻至祁連山,斬獲匈奴首虜三萬多,裨小王以下首領十多個。
自此之後,大漢與匈奴攻守之勢異也!
這是一個歷經五代百餘年忍辱負重,最終成功復仇的故事,故事充滿了恥辱,充滿了隱忍,充滿了積累,充滿了復仇之心,充滿了復仇後的大快人心!
這樣跌宕起伏的歷史怎麼能不讓人心存激盪?
然而這一切,隨著貳師將軍率領七萬餘人馬命喪匈奴之後,一切都變了。
大漢雖然未傷筋動骨,但卻也不得不在戰敗之後舔舐傷口。
經過數年的修養,大漢早已經恢復了。
然就在此時,匈奴竟然選擇犯邊了!
這時候若是再畏縮,即便是大漢境內的白髮蒼蒼的老人、黃髮垂髫的兒童也不能忍!
打,必須要打!
是日,劉據在未央宮緊急召見中外朝眾官員。
已經數日沒有參與朝會的劉進這次自然不能再缺席了,因此早早便來到了未央宮。
然而劉進以為自己來的算是早的了,誰知到了未央宮宣室殿後發現早已經有人到了。
眾人相互打了打招呼,寒暄了幾句。
很快人齊了,劉據也前來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禁聲!”
謁者喊道。
眾人聽此,紛紛停住說話。
禮節拜完,眾人就坐。
劉據坐北朝南看著殿中陛下的眾臣子道:“諸位,聽聞朔方、北地等郡,匈奴犯邊,諸位有何看法?”
太僕上官桀起身拜道:“陛下,臣以為當反擊!”
眾人看著太僕,希望太僕能有一番高論。
上官桀道:“昔年大將軍、驃騎將軍時,匈奴犯邊,如何應對,今當如何應對便可!
臣願領兵掃蕩匈奴,以振我大漢國威,報匈奴犯邊之仇。”
聽到這話,眾人一陣失望。
此時衛尉忍不住站出來道:“太僕,汝言此,汝以為汝是可比得上大將軍,還是比得上驃騎將軍?”
此處的大將軍自然是衛青、驃騎將軍自然是霍去病。
可以說就是二人打出了大漢的威風,打出了大漢的風采,打出了漢武帝意氣風發說的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