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一想,自己父親說的也在理,點了點頭,便準備自己給漢武帝上奏。
劉據接著說道:“此奏疏需要修改一番,除要匠人外,錢財物資也要提上一提,否則此錢便由我太子宮出了。”
劉進一聽,心裡吐槽著:“這當爹的還怪顧家呢。”
但是嘴上劉進卻說道:“唯。”
劉據點點頭:“去吧,待日後成品了,讓我瞧上一瞧。”
劉進點了點頭道:“兒告退。”
說完劉進才離開房間。
回到自己住處,劉進重新寫了一篇奏疏,令人給漢武帝遞了上去。
畢竟是皇孫,尚書檯見是劉進的奏疏,自然第一時間送至漢武帝的桌前,在其之上的乃是太子批閱的些許奏疏。
此時尚書令張安世正在給漢武帝念著太子批閱的奏疏。
張安世的父親乃是原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張湯,其父因丞相長史朱買臣、御史中丞李文陷害而自殺,到死後,全部家資竟然都是俸祿和皇帝賞賜所得。
漢武帝感念張湯之忠心,便令其子張安世到自己身邊做事,任尚書令。
旁邊有郎官記錄漢武帝的指示,又旁邊尚符璽郎等著郎官記錄完畢的指示,對指示進行檢查並用印。
顯然,太子對於不少政事早已經是駕輕就熟,待尚書令張安世讀完,漢武帝閉眼思索了一下道:“可。”
郎官記下,尚符璽郎用印,旁邊等著的尚書檯其他郎官接令趕緊安排去了。
一連數道,除個別奏疏漢武帝補充了一下外,其他的皆是按照劉據的批閱傳達下去的。
此時漢武帝有些疲態了,正準備休息一會,尚書令張安世道:“陛下,此道奏疏乃是史皇孫殿下上奏的。”
漢武帝一聽,來了興趣,開口道:“念。”
尚書令張安世便唸了起來,大體意思是自己對印刷術有一些想法,若是成了有什麼重要意義,但是目前卻沒有工匠、錢財物資,希望漢武帝能令少府安排點錢和人供自己研究研究。
印刷術這東西,在奏疏之中一描述,漢武帝便覺得可行性很大了。
但他還是對尚書令張安世問道:“張安世,你以為劉進此項可行否?”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漢武帝面前,張安世無論說話做事都是小心謹慎,漢武帝問什麼,便說什麼。
張安世思索了一下,覺得無論漢武帝時隨口一問還是另有深意,這個時候自己都應當照實際的說,當即他拱手拜道:“回稟陛下,安世以為史皇孫殿下心思技巧敏捷,竟能從符璽想到書籍印製,恐極為可行。”
漢武帝點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允了吧,令公孫遺點些匠人,安排些物資給劉進,令其試一試吧。
今日上午先到這裡,剩下奏疏下午再行批閱。”
“唯。”張安世應了一聲,眾人將漢武帝最後一道命令記錄好,並做好安排事宜。
政令下達速度不慢,上午漢武帝安排下來,接到漢武帝命令的少府便令人前來太子宮問劉進需要什麼匠人、多少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