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房子已經有人稍稍收拾出來了。
到了屋中,劉據面色沉重對著劉進說道:“昔日,陛下下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董仲舒曾言,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
今日之地震,定然有人以此為藉口,說因為上天不滿意父皇對我的處置,沒有廢除我太子之位,方才降下此地震之災禍,也定然會建議陛下廢我太子之位。
進兒,你有何看法?”
劉進聽劉據這麼一說,也不禁皺眉,沉思起來。
自己父親所說絕非虛言,縱觀漢武帝在位時期,災難多發,無論是漢武帝還是眾大臣,都認為只要有災禍,定然有失德的地方導致了上蒼的不滿,因此漢武帝也多次下過罪己詔。
而今又有地震,恰逢劉據起事控制長安,漢武帝處置輕拿輕放,自然有人將地震與對劉據的處置聯絡起來。
劉進此時腦子瘋狂的運轉,先是思慮了一番漢武帝的為人,又思慮了一番漢武帝諸子的情況,最後思慮了一番太子的處境,思考目前情況應當如何。
對於漢武帝是否真的百分之百相信天人感應,劉進持懷疑態度,當年曾發生過這麼一件事。
董仲舒研究春秋治理國家,想透過《春秋》記載的災異變化來推究陰陽錯行的原因。
然而,董仲舒也是研究魔怔了。在這之前,遼東郡祭祀漢高祖的高廟和漢朝皇帝祭祖的地方長陵高園殿先後發生火災,董仲舒在家裡推論天降火災和人世的關係,奏章草稿寫好了沒有上呈。
主父偃來探望董仲舒,私自看了奏章草稿,他平素就嫉妒董仲舒,便把奏章草稿偷走,上交給漢武帝。
漢武帝召集了很多儒生,讓他們看董仲舒的奏章草稿。
董仲舒的學生呂步舒不知道這個奏章草稿是他老師寫的,認為內容簡直胡說八道,大肆批判了一番。
於是漢武帝把董仲舒交官問罪,判處死刑,但是漢武帝卻下詔赦免了他。
董仲舒從此便不敢再談論災異變化。
若是漢武帝真的相信,又豈能因此而判處董仲舒死刑?
但要說一點不信,那定然是假的,不然,漢武帝又為何下詔赦免了董仲舒?
因此,劉進以為,漢武帝定然對因為處罰太子不當,而導致上天不滿降下地震這件事將信將疑。
其次,漢武帝儘管無情殘酷,但是對自己兒子卻又極為柔軟的一面。
若歷史未改變,衛太子謀反失敗出逃被殺,漢武帝數次給太子機會,不忍敵對,並在太子兵敗後想要保全太子性命,並未成功,此後傾盡全力,斬殺加害太子及家人的人。
又有漢武帝未死,燕王劉旦覬覦帝位,而對劉旦的懲處僅僅是被斥責一番削了封地。
這都說明,漢武帝極為重視親子之情,因此,最壞的結果,便是太子被廢,性命應當無恙。
其次劉進又想了想自己的幾個叔叔。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
衛皇后生衛太子劉據,王夫人生齊王劉閎,李姬生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李夫人生昌邑王劉髆,趙婕妤生幼子劉弗陵。
齊王劉閎,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三人皆已經就藩,本身便有一幫班底,即便有心,恐怕朝中眾大臣出於自身利益,也不會推舉他們三人。
昌邑王劉髆尚未就藩,依舊留在長安城,頗得漢武帝喜愛,且其舅舅貳師將軍目前軍權在握,或有一絲機會,但劉進知道,恐怕不久,這傢伙便要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