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萌看著電視裡面的這些畫面,對於自己的這個國家,心裡可是充滿了無限的熱愛。
要知道一個國家,從一清二白,到現在的繁華盛世,僅僅只過去了幾十年,真的是不容易。
楊萌雖然沒有經歷過,自己父輩他們那一代人,所經歷的那一段艱難歲月。但是對於這個國家從前的貧窮,可是還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因為楊萌小的時候,也吃過那種紅薯絲和大米混到一塊煮的那種飯。
特別是當那種,有點爛了的紅薯曬成的紅薯絲,摻雜在其中的時候,那個味道苦得你簡直難以下嚥的。
別人都說六歲之前的記憶,基本上每個人都回憶不起來。但是楊萌覺得這些人說的話,有點不切實際。
自己不但六歲之前的事情,記得不少,而且一直到現在都還記得清清晰晰。
當然,這一段時間,也僅僅是從自己的父親去世的時候起。
也就是自己三歲以後的記憶,自己能夠記得清楚,三歲之前的記憶,自己確實也是回憶不起來了。
所以在33年的記憶當中,楊萌作為一個見證者。親眼實見的見證了自己的這個國家,是怎麼一步一步的發展起來的!
責任田承包到戶,那是1980年的事。其他的地方,楊萌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責任承包制才到戶的。
但是自己的這個村落,就是從1980年承包到戶的。
那一個冬天,在生產隊吃了最後的一頓大鍋飯,所有的村民拿著繩索竹竿,高高興興的去田地裡面丈量自己家,應該分到的那份田地。
那個火熱的場面一直到如今,也還回蕩在楊萌的腦海中間,一直揮之不去。
楊萌作為一個七八歲的蘿蔔頭,在那個年代也有了自己的一份口糧田,那個時候楊萌的奶奶還在世,所以家裡面的口糧田,是三個人的。
當時村裡的人口,還沒有現在這麼多。所以責任承包制到戶以後,家裡面三個人的口糧田就分了兩畝四分田。
楊萌為什麼會對自己的乾爹這麼推崇備至,就是因為在口糧田分配到戶以後,頭一年種植的還是一個老的品種,叫做農墾五八。
到了秋天收穫的時候,折算下來每畝的平均產量只有420斤。
可是到了第三年,在種植晚稻的時候,就開始種植乾爹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叫做湘優63。
楊萌清楚的記得那一年的收穫,是自己從小長到那麼大以後,家裡收穫得最多的一年。
光稻穀的產量,兩畝四分地就收了2200斤稻穀。
在那個年代,這是了不得的收穫。
因為從古至今,一畝地裡面收穫800斤稻穀以上的情況,根本就沒有出現過。
可是在198三年的時候,這個願望就實現。也是從那以後,在楊萌的印象當中,自己就從來沒有說吃不飽飯過。
三口之家,2000多斤稻穀,真是可以敞開肚皮,讓自己吃了。
可是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了今年打止。爺爺和奶奶老兩口吵架,脾氣暴躁的老爺子,一巴掌扇在了自己奶奶的嘴上,把奶奶當時的牙齒扇掉了兩顆。
氣不過的奶奶,在當天晚上就喝了甲胺磷而撒手人寰。
從此九歲的孩子就學會了自己煮飯吃,自己洗衣服。因為那時候的爺爺還有一份工作,就是在公路段上班,並沒有多餘的時間來照顧自己。
小孩子都是好動的,也是在那一年,退伍回來幾年了的楊春河,把自己的那些應急反應調整過來以後,就盯上了村子裡面的這一些小蘿蔔頭。
有了飯吃,營養基本上就供得上,所以那時候的楊春河,對於村子裡面的這一些小蘿蔔頭的操練,並沒有顯得太突兀。
從小就比別人聰明一點的楊萌,在學習這些武藝的時候,也比別人最先學會。在此期間,楊萌還有一個其它的愛好,就是跟村子裡面那些唱花鼓戲的,還有楊世成學樂器,而且都還學得有模有樣。
從那個時候起,就確定了楊萌在村子裡面的地位。有個聰明的腦袋,加上勤奮好學的韌勁,使得楊萌就成了村子裡面,這一代孩子們的孩子頭。
聰明的腦袋就是好使,小學跳了兩級,一年級跳到了三年級,三年級又跳到了五年級,最後考上了初中,可是好運也就到此為止。
爺爺在公路段的工作被人取代之後,家裡面就陷入的困頓。
沒有了額外的活錢,這個家,爺孫兩個人的日子就過得一天不如一天。
上了初一的楊萌,剛達上十二歲的時候,第二學期,家裡竟然沒有錢送了!八五年的十七塊五毛錢學費,一個大老爺們竟然掏不出來。
所以才有楊家祠村,陪著這個孩子哭了一天的事情。那一曲嗩吶吹得整個楊家祠村的人,簡直肝腸寸斷。
從那以後楊萌就知道,家裡面的錢,不能讓自己的老爺子管束。
但是人小,犟不過大人。
管不到家裡的錢,楊萌只好管自己的錢,挖泥鰍,釣黃鱔。所有一切能夠掙著錢的事情,而自己又能幹得了的事情,楊萌都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