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面的這幾個孩子,到底妖孽的到了什麼程度?楊萌心裡其實還是有個認知的。
曾經也想過,到底要不要把全本的增廣賢文,都編成小故事講給這些孩子們聽。
因為楊萌曾經擔心自己的孩子,因為過早的接觸這些黑暗思想。會讓這些孩子們的認知,出現什麼不可預料的扭曲情況。
可是楊萌後來又一想,自己的弟弟妹妹,就是因為從小沒有受過這些黑暗教育。
所以才會對這個社會上面的黑暗事情認知不足。導致出現這樣的事情,或者那樣的事情,弄得現在落個吃虧上當的下場。
父母只讓他們看到了光明的一面。可是他們現在嚐到的,卻是是一枚枚的苦果。
人分男女,日分陰陽。
什麼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自己現照過早的讓他們接觸這些黑暗的思想,也並不一定只有壞處。
在他們的小腦瓜裡面形成了一個認知以後,他們將來對人性的善惡,肯定會有他們自己的一份評價。
因為自己的孩子特別聰明,才需要更早的教他們這些東西。
如果等到他們將來吃虧以後,孩子會後悔,自己這個當父親的也會後悔,就像現在的老繼父一樣!
要說老繼父他心裡面現在不後悔,打死楊萌都不相信。
如果當時老繼父在劉華的腦海裡面,留下了人性善惡分兩面的事情。估計劉華上那些地方去的時候,心裡面也會琢磨琢磨。
自己去那些地方,到底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她的心裡面也會去評價一下。
沒有被老孃帶在身邊,楊萌現在也說不清楚,到底是不是特別的幸運。
被自己的老孃帶在身邊,自己的童年可能不會享受這份孤獨。但是被自己的老孃帶在身邊,楊萌卻接觸不到這個世間的人情冷暖。
也許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人世間竟然還有力所未能及的事情。
就好比自己老爺子病了,自己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躺在床上,無助的一天一天的就此流逝生命,自己卻無能為力,徒呼奈何。
而自己現在教他們《增廣賢文》,其實也並不為過。
因為這本《增廣賢文》,本來就是國朝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籍。
雖然又叫《昔時賢文》、《古今賢文》,但是那些都是小事,到時候跟他們說一遍就行,書籍的成型,應該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事。
這本書不但集結了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還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
裡面的內容呢?
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談人及人際關係,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
村裡老人們常說“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也有的說是會吵架。
但是不管學會了幼學,是能走天下啊?還是會吵架?
不過那句話裡面的那個“增廣”,就是這本《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以韻文的形式,將歷代典籍中的名言佳句選編在一起,內容涵蓋了禮儀、制度、名物、典故等方方面面。
《增廣賢文》這本書,雖然是明代時期的一本兒童啟蒙讀物,但卻是我們華夏文化的結晶之作。
裡面的每一句名言警句,都包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是幾千年來古人總結的社會和人生經驗。
其實也非常值得大人學習的,因為楊萌就覺得村裡面的好多人,雖然都讀過這本書。
但是有可能他們的那個記性不太好,或者說對某一些句子的理解不太透徹。
所以才造成了這麼一個現象,雖然村裡面的人,大部分都讀過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