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山之祖,天下之中,三水之源,五嶽之宗。
東方露出一條魚肚白,陽光普照千里嵩山,最醒目的莫過於少林寺。
李白和不空禪師拾級而上,一條無盡地石階直達少林寺門口。
周遭鬱鬱蔥蔥,群山環繞,佛音再次湧入耳朵,李白激動道:“想不到有一日我會來到天下武學之地少林寺,真的是三生有幸”。
不空禪師笑道:“東土大唐武學發源地皆源於嵩山少林,若是能學到其中的武學精髓真是不枉此生”。
“想不到大師對中原之事瞭如指掌,真的讓小生佩服”。
“哪裡,東土大唐的武學精妙高深,我能來此一遭,也算是見識了中原武林的江湖傳奇”。
“大師謙虛了,少林寺武學精髓我等根本不可能見識,而且此地是大唐王朝的太宗賜予封地,歷經幾位皇帝都是對此恭敬不已”。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白回道:“相傳高祖開創大唐王朝時期,當時少林寺十三棍僧一路保護秦王建立下不世功勳,自此以後大唐王朝問鼎天下之後大封少林寺十三棍僧,而且是僅次於長安慈恩寺的古剎”。
“原來如此,看來這少林寺還真是非同小可,想必有著朝廷的保護,要想進入少林寺真的是絕非易事”。
李白應了應,二人再次登頂少林寺,來到少室山前,遠處站著兩個沙彌,手握長棍,一襲灰衣素裹,靜靜地站在原地。
二人近前,一位沙彌單手施禮道:“敢問施主從何處而來?”
不空禪師迎上前,雙手合十虔誠道:“貧僧法號不空金剛,從西天拜佛求經而來到東土大唐,路過寶寺,特此前來拜佛,還望通稟一聲”。
“大師稍等片刻,我這就去通稟報一聲”。
一會兒之後,從少室山下來一行人,領頭的是三位老僧,身披袈裟,步伐極快,緊隨其後的是戒律堂首座、千佛殿住持、中央是方丈,數十人匆匆的趕來。
方丈玄空見到不空禪師雙手合十笑道:“大師不遠千里駕臨貴寺,真是不勝榮幸,快快裡面有請”。
李白見少林寺方丈玄空面色慈祥和睦,年近古稀卻還是身體硬朗,一路行來面色不改,想來其武功高深莫測。
頓時不空禪師和玄空在前李白在後,行走間少室山前鐫刻著一個大字:佛,足有十幾丈高,而且書法精湛,力道高深。
李白驚歎道:“好厲害的指法”。
這一句引起了少林寺方丈的注意,忙停住腳步看向李白,莞爾一笑道:“你怎麼看出那是用指法刻的?”
不空禪師也注視到了那碩大佛字,忙追問:“難道那真的是用手指刻上去的嗎?”
玄空正色道:“此事說來話長,當年少林寺出了一位絕世高手,精通十三絕技,號稱少林十三絕神僧,自少林寺建寺以來,數百年間,只此一人而已”。
不空禪師驚訝道:“難道這佛字就是他用指法刻的”。
點了點頭的玄空卻面露苦澀道:“當年十三絕神僧在少室山前參悟枯禪數日,練就大力金剛指才刻下這佛字,之後再也杳無音訊,時至今日還是無人可知其是生是死”。
“原來如此”。
李白好奇道:“敢問方丈什麼是少林十三絕?”
玄空分外的失落道:“其實少林寺有七十二絕技,而創立之人就是達摩祖師,每一項絕技高深莫測,常人得三五十年才能入門,悟性極高之人也得十年五載,但是這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這十三技,大隋建業年間,少林寺派出十三棍僧保護秦王平定天下,而這十三人就是當時少林寺最厲害武僧,每人都精通一門絕技,所以才會受到朝廷的殊榮,欽封少林十三棍僧,還特意加封少林寺封地”。
聞言後,不空禪師苦笑道:“少林七十二絕技真是博大精深,想來兼通七十二絕技恐怕只有創立的達摩祖師了”。
李白也失色些許,這可如何是好,本想靠著少林寺武學還想進入封神塔,看來自己真的是想的簡單了。
玄空在前引領著二人來到少林寺門前,上面書寫著三個鎏金大字,字型遒勁,氣勢豪邁,山門前有石獅一對,雌雄相對,中間是朱漆大門,可容數十人齊齊透過。
進的大門內,玄空指了指笑道:“前殿是大雄寶殿,後殿是藏經閣,累計經書多大上百萬本,偏殿是千佛殿,另有天王殿、鐘樓鼓樓、達摩亭、羅漢堂、古塔碑林等,到時二位儘可一覽少林寺”。
不空禪師激動道:“多謝方丈,能親眼目睹少林禪宗,更何況是東土大唐武學發源地,我更要好好鑽研一番”。
之後方丈玄空安排二人住在禪房後,用過齋飯,不空禪師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不等李白一起出來就消失在禪房門口。
李白剛剛緊隨其後奪門而出,可是出門不空禪師早已沒了身影,獨自一人在寺中環視一圈,走了沒有多久,突然眼前藏經閣前大門洞開,抬頭仰望,七層寶塔,高聳入雲,頓時引起李白的注意,小心地進的藏經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藏經閣內空無一人,眼前滿是書架上擺放著無數的經書,李白謹慎地前進,一路沿著臺階而上,直至七層時,書架後面傳來一陣翻書沙沙地聲響,循聲而去,頓見有位身穿僧衣,頭戴僧帽,蹲在地上之人,一副鬼鬼祟祟的樣子,二人相視一剎那,四目相對,假僧人目露兇光,隨即合起經書看向窗臺,同時飛奔向窗臺,半跑間,將經書揣進胸膛,縱身一躍,飄身落地,眉頭一挑,暗暗地嘲笑道:“區區七層藏經閣豈能攔得住我”。
李白站在藏經閣七層窗臺前,大喊道:“有人偷盜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