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好。”同學們紛紛起身,朝他鞠躬。
“同學們好,請坐。”同學們紛紛坐下,安靜聽課。
睨了課堂所有人一眼,梁翰林高興道,“我教了幾堂課,發現今天人是最多的一次,是什麼原因讓你們改變自己的初衷,心甘情願來上我的課?”
一位女同學起身回答,“我們看了鬥醫比賽影片,您的醫術有目共睹,我們願意跟您學中醫。”
一位男同學起身回答,“我們希望你能拿冠軍,為我們學校爭光。”
“我們都支援您。”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
“好,謝謝你們的支援。”梁翰林高興道,“既然你們心甘情願來聽我講課,那麼就好好的聽課,由於時間關係,我們現在講課。什麼叫中醫,哪位同學能告訴我?”
一位女同學起身回答:“中醫就是一門平衡人體機能的醫學,能根據不同的病情,用草藥製作出不同的解藥。”
梁翰林點頭含笑道,“這位同學講得不錯,不過,講得還是不夠全面。”接下來他加重語氣說,“中醫,確實是門平衡人體機能的醫學,他以望,聞,問,切為診斷病症的主要方法。其中‘切’就是一門很高深而難以掌握的學問。”
“經過醫學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中醫的基礎上,結合人體經絡傳遞學說,相關的資訊的傳遞全息相關規律,把‘望而知之為神’演繹出:手診學,面診學,舌診,背診,腹診,耳診,足診等多門學說,但總的來說都是人體的一個縮影表現出來的資訊,你們日後這要掌握這望,聞,問,切,理解其中的含義,才能知道中醫真正的魅力,一定比西方醫術更加的博大精深。”
“這位同學有什麼問題?”底下有位女同學舉手,梁翰林笑著問。
“導師我想知道,如何透過你所說的望,聞,問,切知道病人得了什麼病?”哪位女同學神情嚴肅,一臉的好學,梁翰林比較喜歡這類學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通常我們生病都會出現各種症狀,這個時候就是考驗我們望,聞,問,切的時候。”
梁翰林侃侃而談,“病的生成,有四大因素,一六淫致病,二七情致病,三飲食致病,四體質因素,還有其他因素。我們生活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生活繁忙,緊張,使人的能量長期處於過度耗形體虛,免疫力低下,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病況、另外就是跌打損傷,蟲獸咬傷感染也是治病的重要因素,那你們看病時就要知道這是什麼病情引發的病症,得到病症才能對症下藥。”
“這位同學有什麼問題?”一位男同學舉手,梁翰林毫無避諱的問。
“導師我想知道,怎樣才能更好的把握病人的病情?”男同學擲地有聲地問。
“同學請坐。”
梁翰林示意他坐下,然後說,“這個問題,我已經說過,想知道病人的情況,就得掌握望,聞,問,切,這是學中醫必須掌握的四種技術,望是用眼睛去看,看什麼,看病人的眼睛,舌頭,面板,聞是聽患者的語言氣息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等。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問就非常容易,問清楚病人,何時發病,病來時有何徵兆,以及身體有什麼不適,切是四診中最難掌握也是最複雜的技術,主要是切脈,也可稱為診脈,是用手指按病人腕後撓動脈搏動處,藉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直接有效的方法。”
“這位同學有什麼問題……。”
一堂課就在一問一答中過渡,兩個小時過去了,同學們還是不捨得走,他們非常喜歡梁翰林這種問答課中所學到的知識,至少不像其他老師那樣上課,枯燥無味。
“導師送給你。”
正在收拾資料,聽到身後有聲,梁翰林回頭,看見幾位女生笑著遞過來幾封信。
“這是什麼?”梁翰林疑惑地問。
幾位女同學異口同聲道,“你拿著回去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