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服力是一方面,但能不能做又是另一方面,作為大唐的舵手,李二必須要權衡利弊才能下最終決定。李二的手指在奏摺上輕輕地叩著,這幅思索的模樣遠比李承乾所做的要熟練很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載舟覆舟的道理,李二心下很清楚,他很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只有這樣,李家王朝才能走的更遠!然而人力有時窮,有些事情不是說改善就能立馬去做的,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文火才能燉出美湯,儘管李二被這篇調查報告說服了,但李二沒有打算立馬著手大規模推廣,必須要想些法子才行啊!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任憑李二自己一個人怎麼想,都沒能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天漸漸黑了,大殿內早已有太監掌上了燈,由於長孫皇后提倡節儉,即使李二這九五之尊,也只是掌了六盞蠟燭。
李二起身,從自己臨時的龍榻上拽過一張薄毛毯,輕輕地蓋在李承乾的身上。
李二馬上打天下,細心的活還真有些不適合他來做,李承乾在李二碰觸自己的那一刻已經是醒了。由於殿內昏暗,李承乾睜開朦朧的睡眼,好大一會才分辨出這裡是自己父皇處理朝政的大殿。
李承乾驚了一身冷汗,一個骨碌爬起來謝罪道:“兒臣萬死!”
“起來吧。”由於父子倆離得近,李二伸手扶了李承乾一把,“這幾日吾兒也累了,天黑了,朕就不留你用膳了,回去早些休息是正經。”
“諾,那兒臣告退。”李承乾不在乎父皇提不提奏章的事情,能讓父皇這麼慈愛的對自己,已經說明了一切,自己也知足了。
李承乾猶如踩在棉花上,一切都是那麼不可置信,可一切都是這麼的真實。他忘不了自己小時候,那時候父皇還是父王,父王把自己抱在懷中時的開懷大笑,忘不了自己調皮的拽父王的鬍鬚。自從父王變成了父皇,一切都變了,沒有了歡聲笑語,更不用說拽鬍鬚了,教導自己規矩的太監說那是龍鬚,是摸不得的,可自己那時候還不明白,為什麼就摸不得了?等自己長大了,也終於明白了,確實摸不得,可父子間那種隔閡使得李承乾喘不過氣,他想念那種溫馨的感覺,若是可能,他甚至可以不做這個太子``````
不管怎麼說,今日的種種總算是一個好兆頭。課堂上晉博士是怎麼說的來著?人要心懷希望,心懷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自己現在也算是心懷希望吧?一切真的會好起來嗎?但願會好起來,自己還要努力!
李二畢竟是成年人,他沒有青春期的李承乾那麼一顆敏感的心,不過看兒子辛苦的模樣,而且還能寫出如此有水平的文章,李二還是很欣慰的。高明,終於長大了。
孩子是自家的好,高明出息了,李二也高興。第二天就單獨召見了房玄齡、杜如晦。
“太子昨日給朕上了個摺子,兩位愛卿先看看。”李二吩咐太監給兩位大臣看座後,拿出李承乾的調查報告分享給他們看。
“太子殿下真知灼見,微臣等自愧不如。”房玄齡、杜如晦頭湊在一起,看完後相互一視,然後朝李二奏稟道。
“高明哪能與兩位愛卿相比?兩位愛卿過謙了。”李二一臉自豪,不過嘴中還是謙虛了些,“不知兩位愛卿如何看?”
“微臣以為有些可由點及面,以面帶片,徐徐圖之。”房玄齡首先開口道:“比如這養豬之法就可先參考晉家莊子的辦法,長安東面、北面河水充沛,可大力發展磨坊磨面,城內推廣麵食,麩子供附近莊子上養豬用,造酒作坊的酒糟也能充分利用起來。待地瓜慢慢推行開來才全國推廣。”
“嗯。”李二點頭道:“房愛卿跟朕所想一樣。杜愛卿有何高見?”(未完待續)
ps:求票,今日三更
喜歡大唐逍遙侯請大家收藏:()大唐逍遙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