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立言跟其他太醫很盡心,李淵一日好過一日,終於在七月底痊癒了,不過卻也留下了“後遺症”——無酒不歡,這酒還非要晉宇泡製的虎骨酒不可。對於老爹明面上的要求,李二很是痛快,準了!於是晉宇有了第一位忠實的酒眾,而且地位還不低,一人之上的那種。
老爹病好了以後,李二的任務也算完成了,既然甄立言“妙手回春”了,那面面上的事情還要做,李二上朝後下了一道“感恩旨”:“都督刺史文武官及民年八十以上、教子表門閭者有差。”這是啥意思呢?總結成為兩個字就是——拼爹!凡是官職品級在都督、刺史以上的,民間老子年齡八十以上的,再或者教育出傑出子女有過旌表門閭的,都可以給他們家閒置待業的娃安排工作——大唐公務員!
看來可以把“拼爹”的歷史提前到唐朝了,這一點李二很是厚道,沒光關照官宦之家,百姓人家也有惠及。雖然普通百姓能活到八十的不多,放後世,呵呵。民間能活到八十多的大多數是因為買不起墓地死撐吧?
對於“功臣”甄立言,李二親自家訪,去看望了他的哥哥——甄權。這一年甄權九十歲,李二“視其飲食,訪以藥性,因授朝散大夫,賜几杖衣服”。表彰甄權教育出了一個好弟弟,當為楷模比歷史提前了十三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甄權是啥人啊?隋朝的時候可是隋文帝楊堅秘書處的副處長!級別不高。但怎麼說都是整天伺候在皇帝左右吧?若楊堅對他不信任,會把他放在身邊?不過甄權看夠了裡面的勾心鬥角,稱病把楊堅給炒了魷魚,回家務農了。
李二這一來。甄權就感覺出不對了,待李二走了以後把自個弟弟喊過來就是一通質問。前因後果很明顯,甄權嘆了一口氣,就跟弟弟說:“我老了,日子不多了,辭官吧,回來多伺候我兩年。”
長兄如父,甄立言就依哥哥之言上書請辭,李二大筆一揮。準了!還表揚了甄立言之“孝”,於是乎甄立言也回家務農了,皆大歡喜。沒出人命。
要說這第三件事情,就是將造紙和印刷兩個作坊定了下來,日子是李承乾回去的第二天。李二雖然面面上做的非常好,但他不會把國家大事給耽誤了,他怎麼說都是個盡職盡責的好皇帝。
晉宇獻了虎骨酒的第二天,李二終於下了決斷。讓長樂出面跟晉宇合辦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官方監督。所謂的官方監督就是要長樂定期給自己彙報。這門閥始終是他心頭之患,只不過以前沒能力連根拔起罷了要不說還是武則天有魄力,不服?搞你!)。長樂壓根沒想到這個活落到自己頭上,畢竟年齡還小,可人家長孫皇后說了,身為皇室子女,就要為天下人謀福,再說你算學也稱的上學有小成,學以致用才是。長樂美滋滋的接了這差事,累不累懂不懂的倒在其次,這樣不就多了跟“那人”單獨接觸的機會?不懂才好,不懂才更要跟合作伙伴多商議吧?還是母后會體貼人!
皇家嘛,自個親兄弟是不能出任要職的,畢竟像雍四爺跟十三爺那般兄弟還是少,李二欽點了李道宗做說客,閻立德做監工作坊建設。
李道宗很樂意接這活,又有機會跟晉宇接觸,挺好。一見面,李道宗就當著長樂的面直接問晉宇:“小宇,你看這倆坊如何分配乾股?”
“單憑聖裁!”晉宇很淡定,秦瓊囑咐過,不要爭,李二說啥就是啥。
“父皇的意思是,老師一半,皇家一半,老師以秘方入股,場地、人力、錢財皇家出。”長樂有些不淡定,小臉緊張的通紅,她怕李道宗提出那三七開、四六開,直接把老爹交代的老底給拋了出來。
李道宗很意外,自己這個侄女不愧是天之嬌女,還真不會做買賣,怎麼能一上來就攤底牌?至少也要討價還價吧?李道宗還真打算先提出個四六開,當然是李二六,晉宇四,然後再賣晉宇個好,操作成五五開,看來計劃泡湯了。
“成。”晉宇點頭應下,他本來以為李二會來了個二八開,讓自己沾個邊算完呢,這個結局還可以,雖然晉宇能出得起人、錢、地,但國情不允許他私營,他也沒轍,這個結果不錯。
大唐貞觀四年最具影響力工程於是在簡短明瞭的談話下一錘定音,平均每人講了十餘字,可謂是史上最短談判。
一切都很順利,除了選址晉宇說了一下自己的意見,其他的都有別人去做,用不著他操心。若不是看閻立德的意思要把作坊建在滻河上游,晉宇也不會開口。這造紙作坊的汙染能力強悍的很,晉宇可不想夏天不開窗,這年頭又沒有空調,還不憋死啊?
晉宇選的地方離自己也不遠,滻河、灞河交界處的三角舟上,地皮是皇家的,汙水直接排入渭河,汙染不了上游水源。以渭河那麼大的水量,這些汙水也不會造成太大汙染,這年頭造紙不新增有害試劑,灌溉農田還是可以的,反正百姓都是喝井水,晉宇自我安慰的想。
晉宇除了選址說了一下自己的建議以外,其他事情都是不管不問,長樂又沒這方面的經驗,李道宗只要再次為晉宇“擦屁股”——完善作坊章程啥的。這活他拿手,將自家生意上的章程拿來瞅瞅,合適的直接抄上,最後加上一條——軍管!齊活了。
李道宗寫完後象徵性的拿給晉宇瞧了瞧,晉宇不禁為工匠們擔憂,待遇是夠好的了,但軍管這一條實在是有失人道,看來李家想把這兩項工程死死地掌握在自己手裡啊!晉宇面上不顯,把李道宗一番好捧。晉宇有些累,心累,這戴著面具的日子不好過,好在這種日子不多,要是天天這樣,晉宇寧願找個山溝溝打獵種地去,男耕女織,多好。
皇家想辦一件事情很容易,選址定了當天就有二百左右的隊伍駐紮了,隨後斷斷續續又徵來了上千名勞力,一時間上等良田變成了熱火朝天的工地。也難怪人手多,等天再涼快些,就是起了作坊也不能立馬用了,天涼了乾的慢。(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ps:肚子疼,按時送上更新
喜歡大唐逍遙侯請大家收藏:()大唐逍遙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