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曦不解的看著小乙道
“我說小弟,你是不是傻,金陵如今正是寧王兵鋒所指之地,去那兒做什麼?”
小乙卻搖頭道
“我不認為寧王能攻下金陵城。”
見墨曦有些不信,接著又道
“寧王縱兵成匪,軍隊法紀散漫,治下毫無民心可言,何況金陵可是曾經的皇朝,種種因素加起來,寧王很難攻下金陵。”
“他寧王攻下金陵也好,攻不下也罷,跟本姑娘有什麼關係,我們這種小人物還是遠離戰『亂』之地為好。”
墨曦說的也對,戰『亂』從來都不是什麼好事情,不幸被籠罩就意味著生死難測,福禍難料了。
“寧王軍號稱十萬之眾,旌旗遮天,我就是想去見識一下。”小乙想了想說道。
有句話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老人們都不願自家子孫參軍上戰場,去了那就可能就再沒這個人了。
有些年徵兵服役,一家子的男丁都被強徵入伍,只留下家裡的老弱『婦』孺翹首以盼。
運氣好的過個七八年,十來年可能還有機會返鄉,運氣不好的可能一去就再也沒有音訊了。
雖然普通百姓對參軍畏之如虎,可也有人爭先前往,這些人大都是明朝祖上有過軍功的良家子,要麼是有武藝傳承的世家子弟。
這些人要說不怕死,那是不可能的,只不過他們和一般人比起來,優勢要大很多,身強體壯,又有武藝傍身,戰場上活下來的機率自然也大。
而小乙年幼時也有過參軍的念頭,想要領兵作戰,馳騁疆場,可惜被他養父一頓好打之後就老實了。
如今有機會見識一下千軍萬馬,那他自然不想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了。
“好吧,你說去哪就去哪,反正我是無所謂了。”墨曦也沒什麼想法。
他們現在離金陵也不遠,兩人一路快馬加鞭,一天多就早早到了金陵城下。
“哇,好高的城牆吶。”墨曦望著遠處的金陵城道。
小乙也手搭著涼棚望著,不愧是曾經的皇城,單是城牆就要比他見過的所有城牆高大。
只不過此刻金陵城寬闊的城門早已緊閉,只留了側門供來往行人透過,而且還嚴加盤查。
雖然隱約猜到了原因,可小乙還是向旁邊路人問道:
“大爺,小子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想問下為何見這許多人都匆匆而行呢?”
“年輕人啊,什麼時候來不好,偏偏趕上這個節骨眼兒。”
小乙故作不知的看著老大爺。
只見老丈停了獨輪推車,擦了把汗道:
“老漢我祖輩都住在這金陵城外,前些日子聽人說洪都的寧王打過來了,這不趕緊帶著小孫子進城避難嘛。”
這時小乙才看到推車的大竹筐裡有個小娃娃在探頭探腦,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看著兩人。
小乙看著離城還有一段距離,於是下馬道:
“大爺,我幫您推著吧。”
興許是看到了小乙背後的大刀,和坐下的駿馬,老漢練練擺手道:
“少俠,使不得,使不得,老漢我自己來就成。”
不過拗不過小乙,老漢只能戰戰兢兢的跟在推車旁。
後面墨曦一人牽著兩匹高頭大馬,有些好奇的看著熟練推起獨輪車的小乙。
只見小乙笑了笑,『摸』著車子的推把道
“小時候家裡窮,阿爹每日要上山砍柴去賣,大了一些我也時常幫著阿爹上山砍柴,這些農具啊都熟。”
小乙有些回憶道
“阿爹不想讓我跟他一樣打一輩子柴,老了老了拿出他一輩子的積蓄,在衙門給我謀了個差事,只是我卻辜負了他老人家的好意”
“你阿爹對你真好。”墨曦有些羨慕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