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梨兒淚奔回到了香嫋閣,坐在那仍十分地傷心,沒想到父親會如此狠心,她看不到光明,覺得活著也沒什麼意思了,於是找來一條白綾往房樑上一搭,就打算要上吊自殺了。心意之決絕,丫鬟春桃攔都攔不住了。這個時候,一隻手伸過來把梨兒的胳膊給攥住了。
梨兒淚眼朦朧地回頭一看,原來是奶孃龍氏,自己最知心、最敬愛的人。梨兒撲在龍氏懷裡放聲痛哭,“龍媽媽,我爹要嫁給那個淫賊!……”
“那不是你爹!……你爹叫李真!你叫李梨兒!”龍氏的聲音不大,很平靜,卻像是炸響了一個晴天霹靂。
梨兒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傻傻地看著龍氏,“龍媽媽,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你真名叫做李梨兒!你爹叫做李真!”龍氏重複了一遍。
梨兒莫名地笑了起來,“這不是真的吧?你不也用編故事來安慰我的。……我知道我爹啲不是個好人……”
龍氏因梨兒不相信事實而露出痛苦的神情,“……,想一想吧,楊戩是個太監!只有幾歲時就進了宮,……他怎麼可能會有個女兒呢?”
梨兒真的是傻了。
龍氏嘆了口氣,“我說的是客觀事實,梨兒,這是發生在十八年前的事了……”
“我為什麼要相信你說的是真的呢?”梨兒嘴上不願意接受龍氏的說法,但內心裡卻在期待著真相了。
“這個故事本來應該由你的媽媽來跟你講的,很可惜,她已經不在了……但她給你留了封信。”說著,龍氏從懷裡拿出來一封信,“梨兒,你已經十八歲,應該有勇氣去面對真相的!”
梨兒接過來書信,書信很陳舊,很是褶皺,顯然是封n多年前的信了。展開來,裡面果然是母親王氏的遺筆。看這信的內容,梨兒的手就不由得抖了顫起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時光流轉到十八年前,那時侯梨兒的父親李真還是延安府經略安撫使種師道麾下的大將,官拜統制之職,在抵禦遼國侵略的戰爭中,李真累挫敵頑,戰功赫赫。
宋徽宗為顯示對戍邊將士的皇恩浩蕩,特意委託戶部在一年一度京官的空缺補選中,留出一定的名額來提攜前線的有功之臣。種師道就向朝廷推薦了李真。這樣子,李真就被擢升到京城九寺的衛尉寺擔任少卿,官拜三品。
衛尉寺少卿是管什麼事的呢?它主要負責掌管皇帝身邊儀仗隊的兵器和甲冑與的保管發放等事情,雖然沒有太多的實權,但至少那級別已經到了三品,而且是到京城為官,那在當時是一種莫大的榮耀。李真高高興興地帶著一家老小到京城來做官,在這裡他還意外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堂弟新科狀元李綱,也就前文中燕青等在撤離東京時新曹門遇到那位大官。李綱、李真哥倆見面同敘天倫,那感情是好得不得的。
“龍媽媽,那個李綱叔叔莫非就是當朝的監察禦史,太常少卿李綱李大人?”看到這裡,梨兒已經淚如雨下了。
“正是此人,日後,替你父親昭雪平|反之事,你可以去找這位李叔叔的……”想起那些前塵往事,龍氏也十分地傷感。
“那我爹啲……他後來怎麼啦?”信裡寫得太簡單,梨兒想知道更多一些的內容。
龍媽媽就給梨兒講起了後來的故事,當時一些深諳官場玄機的好心人就給李真提建議指點路數,想在東京這地戴穩了烏紗帽,就必須要給“四大奸臣”拜碼頭,行賄送禮。李真為人正直,不喜歡趨炎附勢。堂弟李綱也勸過他,在人屋簷下怎敢不低頭?入鄉隨俗吧。於是李真備了一份厚禮去拜望直接主管自己的上級領導太尉楊戩。
楊戩一看李真來送禮,雖然金額不多,但覺得這個人還是比較地懂味,很上路,是有培養前途的;而且,奸臣也欣賞有才華的人,因此好好地款待了李真一番,有意拉攏他作為自己的心腹。那一段日子,李真順風順水,就像生活在雲端。
可是好景不長,這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李真一家人其樂融融,正在花園賞月。突然,楊戩一個人就奔了進來,不用李府的傭人通報只要帶路即可,因此李家人對楊戩突然造訪是完全意外的,內眷也是避讓不及。楊戩的原意也只是想跟李真親近親近,套套近乎,但是楊戩這一看到李真的老婆王氏整個就變了味了。
那王氏當時呢剛剛生下梨兒不久,正在哺育期,乳凸臀圓,長得又是沉魚落雁之貌,閉月羞花之色。楊戩一看到王氏就挪不動步了,完全沒當李真存在了,眼睛直讓人家夫人身上的關鍵部位上睃,那哈啦滋口水另外一種說法)流出好長來,猴急恨不得就直接將對方攬在懷裡,整個就一色鬼形象不用再化妝了。那李真真的是急了!管不了楊戩是不是什麼上級,當時就把他給轟了出來。
那楊戩官至極|品,但要論素質,那他簡直是個人渣!別看楊戩是個太監,好象正常人的性||功能他都已經沒有了,但對於性這老小子興趣還挺大的,跟著宋徽宗一天到晚逛窯子陶冶出來的。吃喝玩是家常便飯,沒有什麼法律管得了他。東京城裡什麼樣女人他沒玩過,不能像正常人那樣性生活,他就變著花樣玩女人,反正是夜夜新郎,糟蹋的閨女不說上千也有好幾百吧,你就是把他碎屍萬段,他也覺得不虧了。所以這回楊戩的現世出醜,決不是什麼偶然現象。這王氏長得太漂亮了,楊戩又多喝了幾杯,把心態放得太鬆,他認為李真是自己的屬下,朋友妻正好欺,想找點刺激;楊戩這種行為另一個原因正代表著封建社會裡那種男尊女卑,士大夫看不起婦女的現象,認為女人就像一件衣服一樣,所以根本談不上對女性有必要的尊重。現在既然把事情鬧大了,楊戩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是覺得李真沒有給他面子,而懷恨在心;同時愈得不到的東西愈要得到,於是楊戩就設了一個局來陷害李真。
正好皇室有一個大型的慶典活動要舉行,宋徽宗親自出席。場面搞得比較的隆重,調動了大批的禦林軍和內廷的太監組成儀仗隊來顯示威嚴和排場,這些儀仗隊手裡拿的家夥,什麼朝天鼎、金瓜錘、畫杆戟等等都是由李真的衛尉寺的庫房來提供的。楊戩就暗中收買了幾個人,用一些偽劣産品更換掉衛尉寺提供的這些器械。
結果在慶典開始時,鐘鼓齊鳴,管樂笙蕭,宋徽宗興致勃勃出來走秀的時候,兩旁站班的儀仗隊某些隊員手裡的金瓜錘、畫杆戟接二連三地突然斷掉,砸了下來,驚了聖駕。那些禦前護衛以為是有人要謀王刺駕,一陣地草木皆兵,嚇得宋徽宗連爬帶滾地跑了回去,一場慶典也草草地收場了。
事後宋徽宗責令追查這件事,楊戩主動請纓要求負責此案的調查,也沒有費太多周章,就查出來問題是出在衛尉寺提供的這些器械上了。然後楊戩就將李真耨去官服,摘去烏紗,收監問罪。在徽宗跟前彙報案情時,楊戩更是添油加醋地告了李真一黑狀,參了一本,說“李真裡通外國,勾結大遼,其心叵測,圖謀奪取大宋江山之心由來已久,只是其有賊心沒賊膽,一直在等待時機,此次借慶典之際,偷梁換柱,故意用質量低劣的器械濫竽充數,意欲行刺皇上,現在證據確鑿,不容抵賴。託皇上洪福,我們才能及時追蹤案件中的蛛絲馬跡,抽絲剝繭,經過謹密地偵察,終於擒獲了幕後黑手,偵破了此案,將遼國安插在我國的間諜網一舉端掉,解除了朝廷的一個心腹之患。”這楊戩真的能掰,無中生有,在那睜著眼睛說瞎話!
李真那兄弟李綱那會兒正好奉旨到淮西賑災不在京城,幫不上忙;而朝廷之中的正義之士迫於四大奸臣的淫威是敢怒而不敢言,沒有人替老李家說話。昏庸的宋徽宗不調查不思考就完全相信了楊戩的胡謅,龍顏震怒,降旨將李真誅九族,滿門問斬,以警效尤。
在官軍抄沒李家時是楊戩帶的隊,那李真兩袖清風,家裡基本上沒有什麼財産,一無所獲的楊戩就把眼睛盯著王氏了,按理應該將李氏滿門推到菜市口開刀問斬的,他卻暗中將王氏帶回了太尉府,楊戩欺上瞞下慣了,連聖旨他也敢打折扣。但是王氏性格剛烈,寧願和李真共赴刑場,也抵死不從。看著這樣的美嬌娘不能得手,楊戩就愁眉不展,還是他胞弟楊勘幫他出了個主意,索性將王氏還只有一歲的女兒梨兒從死囚牢裡給抱了出來。那王氏見了自己女兒,就不再那麼強硬了。
李真含冤不白,閤家十幾口人被極其冤枉地給斬了首了。整個李氏家族都受到了牽連,李綱也只是因為得到皇上的格外器重,才僥幸地逃過了這一劫。王氏傷心欲絕地替丈夫一家收了屍。為了替李家保全最後一點的骨血,王氏忍辱答應了楊戩,前提是保證女兒梨兒的安全和健康成長。楊戩太想得到王氏了,一一應允,並收了王氏作為側室——第九個小妾,也就是九姨太。
那麼龍氏又是怎麼得知這一切的呢?龍氏實際上當時是李真的偏室,也就是小老婆吧,正巧回四川老家省親躲過了這一場飛來橫禍。你可別小看這個龍氏,她雖然姿色平平,但實際上是一個身懷絕學的武林高手,她原來也不姓龍而姓唐,她是四川唐門的唐霸天的女兒,真名叫唐融融。四川的唐門是武林中使毒的專家,他們研製的品牌毒藥斷腸散,譽滿武林,號稱為毒藥中的極|品。斷腸散由三葉斷腸草、蠍子毒、蛇毒、蜈蚣毒、西域紅蜘蛛、天竺毒蛤蟆、鶴頂紅、蠱毒等毒物按照特殊的配方和工藝製成,無色無味,殺人於無形之中,一旦中毒幾乎沒有搶救可能,又稱之為追命五步倒。
唐融融年輕的時候在戰場上救過梨兒的父親李真的命,演出過一幕比武招親的故事。她回到京城時,李真已經死了,唐融融如同揚子江心失足,頓時昏死過去,醒來後也是傷心不已。在李真的墓前唐融融巧遇了王氏,是為了保護李真唯一的骨血,唐融融這才改名換姓,到楊府來當下人,在王氏的幫助下成為梨兒的奶孃,雖然她根本就沒奶。
王氏在太尉府作了少奶奶,卻始終鬱悶寡歡,很少看到她的笑臉。看著女兒一天天的長大,王氏有些許的安慰。很多年後的某一天楊戩喝醉了酒,在王氏面前顯勢一樣,滔滔不絕地把當年謀害李真這檔子事眉飛色舞地倒了出來。王氏這才知道當年的李真冤案原來全是楊戩搗的鬼,害死自己丈夫的原來就是現在的枕邊人。想到這麼多年來,自己一直在伴敵而眠,王氏又氣又恨,很快就病倒了。雖然楊戩遍請了京城的名醫來巡診,但心病是無藥可醫的,病情日益加重,在臨死之前王氏將女兒託付給了唐融融,也就是龍氏。封建社會裡太講究三貞九烈,王氏覺得自己是紅顏禍水,沒有守住貞節,玷汙了李家的名聲,給李家帶來滅門之禍,無臉去見李家的列祖列宗,死後要求葬回原籍太原。
王氏死後,唐融融以驚人的忍耐力,忍辱負重,窒伏在楊府十八年。本來有不少的機會可以殺掉楊戩,替丈夫報仇,但是生怕愧對了王氏的臨終所託,不得不考慮一旦殺死楊戩,自己也斷無生還的可能,而梨兒的年齡還太小,對於自己身世一無所知;不放心,也不忍心讓梨兒獨自去面對這個兇險的世道,或者稀裡糊塗地活著。每次看到梨兒喊楊戩為爹,唐融融就挖心挖肺一般地難受。
聽著唐融融的講敘和親眼看到母親遺書的內容,再回想起十八年來那些點點滴滴曾經困繞著自己的疑惑,梨兒終於相信,合著這麼些年來,自己一直是在認賊作父,楊戩原來對李家有殺父霸母之罪,是不共戴天的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