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也不是聖人,何況就是聖人,也會有自私的一面。
也許盧玄去世之前,內心早已定好了自己的親傳弟子……劉夷希並不知道,盧玄數日之前的詢問,劉夷希已經給了他最滿意的答案。
所謂的答案,有時就是如此的簡單。
但不知道何年何日,劉夷希才會知道這一點……
孫珪拍了拍劉夷希的肩膀,任他自己思考,隨即撿起了劉夷希丟在地上的那本書。
他覺得,設定了屏障的只有書架,但書卻沒有。之前那本《東皇太白經》想來也是從架子上拿下來的,但他卻沒有因此受傷。
看來,他也只能撿劉夷希看剩下的了。
“嗯?”
孫珪翻看了幾頁,發現這原來是夏朝的史書;從最開始的劉燮起兵,到如今的元隆年間都有記載。
這般史書,除了宮裡面,其他地方都是不能收藏的;盧玄將他藏在這裡,也是能夠理解的。
但裡面的某件事情,卻讓他格外在意……
孫珪將書遞給了劉夷希,臉轉向一邊,沉聲說道:“這本……也許你該多看看。”
劉夷希愣了愣,自己剛才已經翻過了幾頁,不過就是夏朝的史書罷了,有什麼好看的?但他注意到孫珪遞給他的頁數是極其靠後,想來應該是自己沒有看見的重要東西。
劉夷希斜眼看了看孫珪,見後者已經轉過身去不知道作甚,搖了搖頭,接過了書,開始閱讀。
“元隆元年,大將軍劉武反,帝遣禁衛軍五百查抄其家。武家奇清,難得其資,無以證其反。扣武家五十三口,盡解赴京。於城口被太傅伏所殺,全家五十二口遇難,僅餘一子歲三月,為張先所收。”
按照歷朝歷代的法規,當朝人士除了太史令及其手下,是沒有資格翻閱史書的。莫非董伏是偶然看到了這一段,才在十三年之後……屠殺了張先全家?
這是這本冊子的開頭,至於後面的東西,劉夷希已經沒心情看了。這短短的幾行字,透露的資訊極多。先是說劉武反叛,後來又說沒有證據證明其反;即使沒有證據,還是被押赴京城,被太傅董伏所殺,全家上下只剩一個三個月大的小孩被張先救走,其餘人全部罹難。
原來,我是叛賊之子?
難怪……張先一直不肯告訴自己的身世,原來是因為自己身份的緣故……
孫珪知道劉夷希已經看完這段,轉過身來,緩緩說道:“元隆元年,正好在十三年前,此前皇帝以‘天漢’為國號,因大將軍之故換了國號。如今推算,想來你便是大將軍劉武的遺子。”
劉夷希的身體明顯開始打顫。
“大將軍劉武謀反一案,十足十的是個冤案。且不說大將軍與當朝天子乃親兄弟,善於統兵,一直在關外抵禦上獅部落,朝中幾乎毫無勢力……雖然他掌握軍權,但當時已是閑賦在家,如何有資本反叛?”
孫珪見劉夷希反應並不算大,便不在乎氣氛,繼續說道:“如今看來,大將軍之死,完全是由董伏一幹宦官所為;其目的,怕是為了將朝中一幹官員,盡數換為自己黨羽。”
“此事在當時牽涉極廣,導致朝廷上下基本上所有官職都換了人。家父當年是徵北大將軍,乃是劉武大將軍親信,差點也被殺害,被貶作天武關軍尉……多年過去,好不容易才當上了天武關總兵。”
“即便我能容忍董伏,想必……你也不能容忍吧。”
孫珪說這句話的時候,斜眼看了看劉夷希,似是想看看他的反應。
“也許吧……”
劉夷希淡然地將書放回原處,默默退出了密室。
現在的他,需要好好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