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偉列出來三家銀行讓沈平考慮,但在沈平心中,南非標準銀行已經被首先排除在外了,只有渣打銀行和國泰銀行兩個銀行是合適的選擇,沈平現在需要在這兩家銀行中選擇一個。
沈平接下來又看了一下渣打銀行的資料,這家銀行的市值超過了百億美元,除了包家持有的14.5及邱德拔持股的14.99之外,還有一個澳大利亞投資商持有7.5,渣打銀行的董事長持有10左右的股份,美國銀行持有10,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相互持股,滙豐銀行持有渣打銀行的10股份,渣打擁有滙豐銀行百分之一的股份,另外就是一些董事會的成員,擁有8的股份,餘下的才是流通股。
沈平算了一下,就算是自己獲得了包家還有邱德拔的股份,另外再收購了澳大利亞商人的股份,擁有的股份也遠遠不足以達到控股,還需要在股市上收購大量的流通股,才有可能達到控股。
初步估計,如果算上股價上揚的影響,沈平至少需要準備七十億美金,而且最多也只能夠佔據百分之五十出頭的股份,餘下的那些股份,像是滙豐銀行、美國銀行、現在的渣打銀行董事長,這些股東會不會賣還是另外一回事。
接下來再看渣打銀行的主要經營範圍,它的總部雖然在倫敦,但在英國的客戶非常少。業務集中於亞洲、次大陸、非洲、中東及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主要業務包括零售,銀行服務如按揭、投資服務、信用卡及個人貸款等,商業銀行服務包括現金管理、貿易融資、資金及託管服務等。其在亞洲、非洲和中東等地區的業務是最多的。
而如果選擇收購國泰銀行,其銀行網點最集中的就是加州地區,也是沈平在美國待的最多,業務最多的地區。
收購需要的資金最多也就是四十億美金左右,而且看對方的股份構成就相對要簡單,因為它是私人商業銀行,其中最大的股東只有兩個,其餘還有大量的小股東,不過其在除了美國之外的業務,就屬於近乎沒有的狀態,只是在尚海、香港、臺北各有一個辦事處。
最後沈平算了一下資金,除了現在未來銀行中的四十億美金,沈平之前在石油期貨上的投資也已經收回了,連同本金加上賺的資金,一共是一百五十四億美金。
這樣算起來,沈平加起來就擁有一百九十四億美金,除去準備收購ac院線的資金,似乎沈平可以將兩家銀行一起都收購完畢,但實際上除了銀行,在明年,沈平還有其他的收購目標,花費的資金也絕不在少數,所以暫時這兩家銀行只能夠選擇其中一家作為目標。
最後考慮了許久,沈平才對李成偉道:“渣打銀行還有國泰銀行,先去接觸這些股東試試看,收購銀行不單單是要有足夠的資金,更要看這些股東會不會出售,有的時候錢再多,對方死活不出售也白搭。
渣打銀行,國泰銀行這兩家銀行都先接觸著,同時看看有沒有其他合適的目標,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就要及時出手,咱們自己的業務擴張不能放鬆。
國內是基本盤,這方面不能夠有絲毫的放鬆,東南亞還有美國就是咱們打出去的兩個拳頭,是咱們力爭擴張發展的目標。”
李成偉顯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就好像未來銀行,現在資產也就是一百多億,可就算是有人出價兩百億甚至三百億美金,沈平也不可能出售。他挑選出來的三家銀行,都是結合資料最有可能被收購到手的銀行,不過難度依然很高。
而他也不會放棄其他的機會,只要有其他能夠併購的機會,他同樣會和沈平建議的,而對於沈平來說,手頭上握著大筆的現金是最不划算的,美元一直都在貶值,只有把這些現金換成優質的資產才是最好的選擇。
沈平根據上一世的記憶,選了多家公司接觸,不過能否得到回應還要看接觸後得到的反饋,接下來他要赴一個約會,而邀請他的人則是上一世一直號稱是華人首富的李嘉誠。
當然,現在沈平相信自己擁有的財富已經超過了李嘉誠,不過在香港的金融圈子裡,沈平的影響力還是遠遠不如李首富的。
在上一世,李嘉誠從內地撤資,轉而在國際上投資,最後的結果卻不怎麼美好,也讓他在華人圈子裡的威望下跌了不少。
實際上自香港迴歸開始,香港商人能夠得到的政策扶持是逐年降低的,加上香港的幾次鬧騰,也遭到了敲打。李首富或許是察覺到越來越不受重視,才會從內地大規模撤資,轉而在國際上投資。
在沈平看來,相比於做生意,這位李首富更加擅長的反倒是政治投機,但不管如何,沈平終究還是沒有放棄這次與對方接觸的機會,現在的李嘉誠不管是在香港的商圈,還是在內地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而李嘉誠顯然也看中了沈平內地富豪的身份,有和沈平一起合作的想法,才約沈平一起打高爾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上一世的時候,沈平沒有接觸過高爾夫這項運動,也不清楚其中的規則,好在這一世在藍島俱樂部倒是有機會和曹雪一起打過幾場,雖然還是一個生手,但其中的規則還有要點卻也知道了。
李嘉誠邀請沈平打高爾夫,當然不可能是單純的打高爾夫,聊天談合作才是最主要的目的,經過簡單的寒暄過後,李嘉誠就說出來了自己的目的:
“沈先生建立的未來基金現在可以說是全世界都知名了,不過憑藉你的名氣,未來基金只選擇接受一億美金的資金,是不是少了一些,我本人還有許多朋友都想要投資一筆,只是感覺這一億美金的額度實在是不夠分啊,而且未來基金應該會有一些收益更高的專案才對。”
商界是一個以成敗論英雄的地方,沈平放出來的只是一部分投資經歷,都是不算敏感的部分,但單憑這些資料,就已經讓所有人都認為沈平在金融方面擁有極敏銳的眼光。
而且一年百分之八的收益,已經是極為可觀的了,國際上大部分的基金都很難做到,至於那種承諾百分之二三十的收益的基金,常常伴隨著巨大的風險。
但沈平卻不同,他不單經營有未來基金,更在中國還有美國都擁有大量的產業,尤其是國內的產業都是難得的優質資產,不說估值越來越高的未來網路還有第二世界等公司,魅影系列產品每年能夠帶來的收益都是以億計的美元。
但看沈平開設這些公司,資產增加的速度都是十倍百倍的收益,所以大家絲毫不擔心沈平拿不出來這些收益,甚至還有不少人都主動詢問有沒有收益更高的專案。
這次李嘉誠找沈平來聊,目標顯然不是區區百分之八的收益,這只不過是一個話題的引子,而是想和沈平談談有沒有收益更高的專案可以合作。
喜歡開啟一九九五請大家收藏:()開啟一九九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